对我县开展城市扶贫活动的调查启示
——对我县开展城市扶贫活动的调查启示
解决城市弱势群体的贫困问题是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面临的重大课题。我县在城市扶贫工作中,从最弱势的群体抓起,从最薄弱的环节着力,通过深入开展党员干部“一对一”帮贫济困活动,改变和重建弱势群体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探索城市扶贫解困的长效机制,取得了化民怨、解民难、聚民心、帮民富的实效。
——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下河街社区6800余居民中,家庭人平收入不足100元的占60%以上,50岁及以上的老人占50%,残疾人316名。通过开展城市扶贫活动,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的钱物累计达56万元,用于改善城市贫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资达200多万元,解决了社区居民面临的“生活难”、“用电难”、“入厕难”、“行路难”、“入学难”、“就医难”、“文化生活难”等七大难题。城市贫困群众在帮扶中得到了实惠。
——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以前居委会开会没人来,大街无人扫,社区居民见到干部就躲,背着干部就骂,党群干群关系极不和谐。在城市扶贫活动中,干部与群众交心谈心,面对面接触,广大城市贫困居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长期以来形成的怨气化了,郁积的怒气消了。现在贫困居民有事没事都爱到社区活动室坐坐,看电视,有什么心里话愿给干部说了,开会人到齐了,打扫卫生也快了。2003年7月,市委书记黄顺福一行到下河街调研,对社区党群干群的鱼水关系给予了高度赞誉,对社区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通过开展城市扶贫,由贫困衍变的不稳定因素得以有效化解,由穷生乱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滋事生非的没有了,偷盗抢劫的没有了,仅2003年全县各类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期下降23.3%。由贫困滋生的各类上访案件得以平息。2003年,全县群众集体上访案件为零,群众上访率同期下降44%,有效地化解了矛盾,维护了稳定。
——凝聚了经济发展合力。通过城市扶贫活动的深入开展,激发了广大困难群众参与经济建设的热情,下岗职工走上了再就业之路,无业人员做起了小生意,大家纷纷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人心思进,人心思干,人心思富,企业改制的阻力减小了,招商引资的热情迸发了,重点建设的力度加大了,经营城市的步伐加快了,在2003年全市目标考核中,我县取得综合排位第二的好成绩,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扶贫活动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从最要紧的事情做起,实施雪中送炭,身入心入解民难
2002年11月,要饭吃,要事做的上访群众引起了刚到任的县委书记刘中伯同志的高度关注。随即,组织相关部门对县城9个社区的贫困人口进行了摸排,对社区贫困家庭的人员构成、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日常开支、社会关系、贫困原因等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并逐一登记造册。由社区初步筛选出200户特困户,经过公示后,县委政府组织县级机关200名党员干部实行“一对一”的认“穷亲”,建立帮扶联系卡,开展对口帮扶。党员干部走进自己联系贫困户家中,为他们送去钱粮米油等物资,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下河街残疾人朱碧华一家母子二人均是残疾人,生活极为不便,家境贫寒。县粮食局党员干部唐建忠得知情况后,半年时间为其母子送去钱物近5000元,并购置了电视、电扇及床上用品,使朱碧华一家深受感动。
(未完,全文共5642字,当前显示137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