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某县推进公民道德诚信档案建设的做法与体会

文章标题:强化道德认知,推进新形势下的公民道德建设

党中央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关键是使全体公民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指导社会实践。

一、影响道德认知的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随地吐痰、乱丢废物;为一点小事而争吵、谩骂甚至动武;银行信

用卡恶意透支等简单层面的不道德现象时有发生,主要是因为人的素质原因。但是,在复杂层面上,如“选择救人行善”还是“错过时间受罚”,如“诚实守信”还是“善意的谎言”,让许多人对道德产生困惑,则主要是因为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以致于上世纪末经济学界因了对“市场经济是否需要道德”这一学术问题而分成两派,相互论争。因此,解决道德问题(尤其是道德认知问题),不但有助于建设良好的社会秩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能够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道德认知模糊甚至错误,主要有以下原因:

1、将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相对立。这些人认为,搞市场经济,应该以利润为目标,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利润的最大化。道德,体现了对弱者的怜悯与关怀,与市场经济意识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在依据市场规则追求个人利益时,理所当然的将道德放在了第二位,对道德建设不够重视。

2、认知方法的局限。有些人由于个人素质的原因,文化素质低,新生事物见识少,他们的道德观念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实不相适应;有些人理解道德时,常常采用的是“原原本本”学习道德规范,“完完全全”背诵道德要求,只求从表面上认识道德文本,而没有深刻领会其实质内涵。因此,面对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丧失正确的道德判断。

3、道德文本的抽象性。道德规范文本十分精炼,是人类长期开展丰富大量社会实践的结果,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高,必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比如传统道德中的“忠”、“孝”是中华文化的结晶,至今还是日本、韩国、东南亚一些国家管理的基本要求。但是对“忠”、“孝”的理解还必须结合阶级性、时代性等各种条件,否则便成了“愚忠”、“愚孝”,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必然造成不同的理解。俗语“识时务者为俊杰”正说明了道德文本的抽象性所导致的理解差异,“俊杰”在实际生活中毕竟是少数。

4、道德文本的理想性。无论是传统道德中的“仁”也好,还是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也好,本身只是依据对“人或社会的良性的发展”的理解和推广,或凭借对“恶的本性”的“超越”而设计出来的美德及规范,往往只具有理想的性质和力量,而缺少现实的力量。道德在在现实中处于弱势,影响了人们对道德的认知。

5、社会发展的差异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一种,必然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此,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其道德要求必然存在差异。如“随地吐痰”在农村也许不算事情,可在城市却是道德缺乏的表现;“离婚”在城市是一件正常事情,在农村则认为“非常没有脸面”,是道德不足的表现。但是,现阶段中国社会飞速发展,人员流动加快,在急速换位中,必然引起一些人的道德观念混乱。

6、道德建设手段的落后。长期以来,我们的道德建设以宣传、灌输为主,注重道德文本的教育,缺乏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与理解。同时“抓经济建设硬、抓精神文明建设软”的事实造成近年来道德建设力度不足,也影响了一些人的道德认知。


(未完,全文共4103字,当前显示135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