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长在全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认清形势明确任务
全面完成我市农业普查任务
——XX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组长XXX
在全市农业普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国务院决定2006年开展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农业普查工作会议,就是要更好地安排布置这项工作。刚才万夏同志就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基本精神、XX农业普查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全市农业普查工作的实施意见作了比较系统的讲解,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委农工办作了很好的发言。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农业普查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1、农业普查是全面认识“三农”现状的重大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农业、农民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财政、国家建设和社会资金等众多投资渠道不断在农村拓宽,电网、道路、水利、通信等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义务教育、合作医疗、“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等农村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行政区划调整、撤乡并镇,乡镇机构改革等农村治理方式不断改进。二是农业产业经营快速发展,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农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经营方式不断创新,社会服务日趋多样化,农民兴办农业企业,工商企业、事业单位进入农业领域等等,从事农业的劳动者不再是传统意义的农民,务农不再是农民的“专利”,从事工商业也是农民的特长,农产品优质化率明显提高,大宗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产业化经营已成为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经营形式,辐射和带动的农户日益增多,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联接日益紧密,产前、产中、产后各类服务组织逐年增多,农村经纪人、运销专业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用地和城乡各类建筑用地增多。三是农民的生产、生活、就业、常住地等众多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来自非农产业特别是工资性收入比重不断提高,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明显下降,用于建房、耐用品和教育、文化、卫生、通讯等方面支出大幅增加,非农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增多,比重上升,外出异地就业快速发展,按户籍与按常住地统计的农村人口和劳动力数量差异越来越大,农民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技能培训广泛开展。四是“三农”工作还面临许多矛盾和困难,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农村上学难、看病贵的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等等。只有通过农业普查,才能全面、系统地摸清我市农村、农业、农民发生的这些深刻变化和存在的突出矛盾与困难,才能全面认识农村社会经济、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才能准确地把握农民收入、消费、就业、居住和农民素质变化的新趋势。
2、农业普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六届五中全会又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任务,出台并实施了“两减免三补贴”、对粮食主产区的财政困难县乡实行奖励补助、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全面放开、全国范围内彻底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党对农村的政策贯彻如何,新政策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都要以准确了解实情,正确判断实情,全面把握实情为基础。过高、过低估计“三农”现状,对于科学决策不利,甚至有害。因此,农业普查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解决“三农”问题息息相关。
(未完,全文共5878字,当前显示149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