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重庆统筹城乡改革试验要以彻底改变农业传统生产方式为重点

在重庆成为直辖市以来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重庆工农业经济与现代经济在发展速度和效率上存在的巨大反差。这种反差不仅在西部地区是较为突出的,在全国也具有典型性。它们已经成为制约重庆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障碍。沿用过去的发展模式不能消除这些发展中的痼疾,必须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模式探索工农业经济、城乡社会共同发展的新路子。2007年国家批准重庆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1月,国务院又发布了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的若干意见,为重庆通过深化改革解决经济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重庆统筹城乡改革要以解决三农问题为首要原则,实施彻底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战略,化解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小农经济与大现代化工业大城市并存的矛盾,要以城市反哺乡村、以工业反哺农业为基本方针。这一方针近年来在各省区都已开始推行实施。但重庆作为全国首个省级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必须以彻底改造农业传统生产方式战略重点为指导找准切入点,通过城乡统筹规划,以农业的专业化、商品化、科学化、机械化为目标,扶持成百万计的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家庭养殖场,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种植场,使之成为现代农业、商品农业的骨干力量,农业经济由此获得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活力,彻底改变农业滞后发展的局面,力争使重庆农业综合生产力到2020年达到现代化水平。

首先,重庆以城带乡的工作应当依据区域内农业资源禀赋特点,统筹规划农业布局,逐步建立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专业生产带,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的基础。重庆农业资源配置的特点是“人多地少”,农业生产中劳动力过密化的状况十分严重,因为重庆承担着将三峡库区建成长江流域的重要的生态屏障,维护长江、嘉陵江、乌江水体安全,确保三峡工程正常运转的重任,农地资源几乎没有扩张的余地,重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只能以区域内资源禀赋的特点调整农业产业布局,通过农业生产专业带规划,农户从事特色农产品的专业化生产,从提高土地的单产水平中寻求出路。

做好农地资源规划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重庆3000万亩耕地的红线,它是重庆农业生产力的自然基础,其中900万亩稳产高产的基本农田又是重庆市1100万吨粮食安全线的保障,无论是工业园区建设、房地产开发、甚至社会事业建设均不能动用基本农田的土地,政府的财政投入、农业科技补贴、良种补贴等都应向粮食种植专业带的建设倾斜。


(未完,全文共3182字,当前显示100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