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重庆地票改革试验

重庆“地票”调查

(n9h*z*@5s$e2x"u$z8x3v'\

2011年05月30日01:24袁名富中国经济时报

1[:j-k$y;u

重庆低调践行土地新政,创造性盘活了城乡建设用地,但实行初期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与成都“地票”试行后遭叫停、整理后卷土重来的命运相比,重庆“地票”新政自2008年推行至今,一路低调前行30余月。

'k7b0e#j"s-

2011年5月中下旬,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前往重庆,深入调查采访“中国地票第一村”——孔目村,以及李市镇政府土地官员、江津区政府旗下的惠农公司、重庆市农村土地交易、购买地票的多家企业,从地票的生产环节——复垦、验收,到地票的交易,最后是地票的落地使用,进行了全面了解。

本报多方调查采访发现,重庆先行试验的地票制度,探索出一条解决城镇化建设中建设用地日益紧张的新路子,同时也盘活了农村闲置和废弃的集体建设用地,得到一部分村民的拥护.

但调查同时也发现,重庆在摸索这种新型土地流转模式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诸如操作不透明、农民不了解政策、补偿过低,政策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本报报道文章所指的“地票”即是在重庆市农村土地交易所进行交易的“包括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用地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经过复垦并经土地管理部门严格验收后产生的指标”,简单说是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指标。

本报此次刊发的调查文章只针对地票交易前的两个环节即复垦和验收中的情况与存在的相关问题。在后续报道中,本报将继续刊发地票使用环节中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w1p9o,f*j*k1c:g&w"j2g)l7t7u5n5s0o

重庆首创地票模式

“以‘先补后占’替代‘先征后补’的用地模式,可有效防止现有征地模式‘占地在先是刚性的,造地在后是柔性的、时间和质量不能保证’的弊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的远距离、大范围置换,利用级差土地收益提升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土地价值,实现了城市反哺农村、发达地区支持落后地区;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带动农村要素市场的发育,有利促进资本、技术等其他要素市场建设;农村通过地票交易增加收入,提高进入城市生活和发展的能力;利用市场机制优化了农用地、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这是地票交易设立初期所构想的意义所在。

2008年12月6日,地票首场拍卖会上,第一张地票——08001号300亩指标由民营企业重庆玉豪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2560万元竞得,高出起拍价1280万元,增幅达100%。自此,重庆在全国首创了一种土地市场化交易模式——地票。本报记者从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获悉,从2008年12月开始,重庆市地票交易的频率和规模逐年增多,2008年只有四宗土地权流转,而进入2011年,便有上百宗土地权交易。

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则是重庆推行地票市场化交易的唯一平台。在这里,农民腾退出来的宅基地等集体建设用地指标,被需要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的单位或企业通过竞拍的方式获得,成功竞拍者便获得用地指标。

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由重庆市政府出资,为市国土房管局:tw(d-w4n(z%f0\*y0{$])},r3s,~&p:b6w+t"x.。(c0\3j

直属的副局级事业单位,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履行重庆市政府赋予的相关职能。


(未完,全文共6710字,当前显示140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