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川县 人民生活水平的调查报告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土地改革,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与市场。那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克服了平均主义,调动了广大人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基本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
当时一般市民的粮食生活必需品大多数都是按指标供应的,每个市民有每个月粮食26市斤(小孩按年龄减少),油4两,豆腐3块,肥皂半块,这些东西都是凭票或指标供应,没有票的话,有钱都不卖。26斤粮食对现在来说是足够了,但对当时来说,由于油水少,我正在读书,还没到放学,肚子已经“咕咕”叫了;为了孩子吃饱长身体,父母都是让儿子先吃饱才装最后一碗饭。那时基本上家家户户吃的都是窝窝,只有在一些重要的节假日才会做点面食,一年有两三次能吃上饺子。至于穿的,每个人每年有一丈三尺六寸布票,用来买供应的布。如果家里做了一两床被套,今年就没新衣服穿了。孩子也有和大人一样数量的布票,但孩子长得快,哥哥的衣服往往会留给弟弟穿,如果没有弟弟而有妹妹,照样传;那时候小女孩穿男装的情况很普遍。
粮食和副食品价格。当时的副食品一般都很便宜,有指标的大米每斤0.139元,猪肉一般价格为每斤0.67元,豆腐每块3分钱。油每斤0.84元,鸡蛋每斤0.48元。蔬菜一般每斤4分—1毛钱左右,但特殊季节的蔬菜较贵。人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那时,采取的是农业生产合作社,但是不触及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参加合作社的农民互帮互助,谁家的劳动力少,大家都会去地里帮他干活。“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农村人民的生活写照。人与人的关系朴质而单纯,很少有变化的时代让人感觉一种心态的平淡或者平静,反正大家几乎都一样。
(未完,全文共2881字,当前显示74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