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双江自治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

盐城市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初稿)

盐城市农业资源开发局二○一○年五月

1基本情况

黄河故道,广义上是指历史上(但现在不是)黄河主泓流经的地区,狭义上是指南宋以后大规模、长时间夺淮入海的故道。历史上的黄河一直是一条“游河”,其中下游经常地大幅度摆动,最早的南侵夺淮记载是公元前168年(西汉文帝十二年),北宋以后,大致每隔20-50年就南侵夺淮一次。

公元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黄河在河南省滑县决口,东流入泗水,在沛县北部进入江苏,到泗口入淮河。在阜宁县童营进入盐城市境,从响水黄圩的云梯关入海。直到1855年,黄河在河南决口北归,改由山东利津渤海湾入海。七百多年间黄河多次溃堤泛滥,大量泥沙淤积,入海口从云梯关东移到今滨海县海岸以东数十公里的六洪子。黄河北归以后,由于入海泥沙的骤减,河口三角洲一直处于侵蚀状态。

到2008年,盐城市境内黄河故道长度118.83公里。故道地区总面积333.37万亩,其中故道主体面积69.45万亩,决口扇平原172.14万亩,古黄河三角洲平原97.18万亩。黄河故道项目区口径的主体面积37.74万亩,项目区覆盖阜宁、滨海、响水三个县的16个乡镇(详见表1-1)。

1.1自然资源

在农业区划上,盐城市黄河故道地区属于徐淮农业区渠北二级区。规划区域上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地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热水资源配合较好,土壤条件略差,生物资源欠丰富,环境容量较小,属生态脆弱地区。

1.1.1地质地貌

本规划区域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处于华北地台和扬子地台两大构造单元的过渡地带。故道西部(大套、运河以西)属扬子淮

地台区的北缘,次一级构造为苏北盆地的盐阜凹陷,自西南向东北依次为涟南凹陷、大东凸起;故道东部(大套、运河以东)分为南北两块,南侧属扬子淮地台区苏北盆地的滨海隆起,北侧属华北地台区苏鲁隆起的滨海斜坡。

盐城境内黄河故道总体上为西南-东北走向,至滨海界牌竹林以下渐成近东西走向。地势由西南向东北渐低入海,西部阜宁童营地面真高12米,入海口六合庄仅3米,其纵向比降为九千分之一。由于筑堤挡水,河床内泥沙大量淤积,故道滩区高出两侧3-5米,形成一条巨大的垄岗,横贯东西。滨海竹林以下为淤黄河,地势相对平坦。故道宽窄不一,从500米到2000米不等。

1.1.2气候资源

本区域位于暖温带南缘,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区。因滨临黄海,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比较明显。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00~1000毫米,汛期(6-9月份)降雨占全年的70%;多年平均气温为13.8~14.8℃;大于0℃以上的活动积温为5000℃左右;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200~2400小时,无霜期210天;全年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20千卡/平方厘米。光热水条件足够一年两熟,利于农作物的优质高产。

1.1.3土壤资源

黄河故道区域大多为黄泛冲积物覆盖,土壤主要为潮土类中的黄潮土亚类,由沙土、飞沙土、两合土组成。土层深厚,沙性大,有机质含量低,在耕地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平均0.98%,全氮含量0.08%,速效磷含量3-4ppm,养分缺乏,多为中低产土壤。

1.1.4生物资源

据黄考十一点抽样调查,规划区内分布有高等植物(不含农作物栽培品种)83科,228属,304种。其中仅药用植物就有118种。规划区内有各类脊椎动物33目,55科,126种。

1.2社会经济


(未完,全文共9863字,当前显示139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