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一、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1.编制紧缺,导致农村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老化严重

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原因,农村小学教师的结构一直没有太大改观。中小学新编制标准实施后,虽然精简了教师队伍,清退了一批不合格教师,但是,许多地方农村小学仍存在教师超编现象。在“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落实前,乡镇党委、政府宁愿学校自己设法临时聘用教师,也不愿意聘用大中专毕业生为正式教师。因为临时聘用的教师月工资平均几百元,可以减轻乡镇财政负担,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使得年轻教师无法补充到农村学校中来。在“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落实后,编制的硬性规定把“进口”卡死,新教师仍然难以充实到农村中小学。一些地方,由于没有编制,近几年毕业的大中专师范毕业生无法按需分配到位,导致了农村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老化严重等诸多问题。

农村教师年龄结构呈现出区域性结构失衡的态势,广大农村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年龄偏大、老化严重的问题更为突出。在光山县的南向店乡有村小教师110名,只有4名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下;在西峡县丹水镇,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6.5岁,镇第一初中现有教师71人,其中大于45岁的有58人,小于30岁的有6人,30-45岁之间的有7人;在确山县任店镇黄店小学,现有教师12人,其中大于45岁的有8人,小于30岁的仅有1人,30-45岁之间的有3人。

在农村小学布局调整中,各地教师分流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清退全部民办、代课教师;二是初中教师目前较缺,将一些优秀的小学教师通过培训分流到中学;三是部分教师提前退休。但是,对于不发达的山区、边远贫困地区,由于生源分散、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学生不易集中,存在大量的教学点和复式班,师生比例无法达到省编办的要求,使得这些地区的教师缺编状况更为严重。据各省辖市反映,由于没有编制,近几年来各地市的农村教师队伍基本没有吸纳新的人员,自然减员因素会进一步使这些地区教师缺编。

为了解决当地教师严重缺编的现实问题,各地均选招了大量的编外人员。但是,他们“付出的太多,得到的太少”,同是教师,同样教书育人,编外教师不仅在工资报酬上与编内教师有差距,而且在目前教育投入普遍不足的情况下,编外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更少,在很大程度上使他们丧失了很多原本属于他们的专业发展机会。据了解,编制不仅限制了学校教师的数量,还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质量受到影响。有些学校由于编制限制,只能先确保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科目的教学,而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等科目就退而居其次。

2.“层层拔高”,使农村教师队伍陷入低质徘徊的怪圈

前几年经过招、转等途径转正的民办教师年龄多在45岁以上,大多数集中在农村教学第一线,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这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尽管许多教师学历已经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学历要求,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师范专业知识学习和培训,他们的知识体系、教学能力、综合素质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和改观,教育质量明显比城镇学校要差。

近几年来,由于高中扩招,造成高中教师严重短缺,不得不从初中教师中选拔大专学历的教师进高中任教,从小学高年级教师中选拔中专学历的教师到初中任教,这种“层层拔高”现象,把原本合格的教师变成了不合格的教师,把原来的骨干教师变成了一般教师,以致造成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农村中小学教育


(未完,全文共4753字,当前显示140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