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组织对青年就业实施有效服务的研究
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的机制研究华东理工大学团委内容摘要大学生作为拥有较高科技文化知识、富有朝气活力和创造性的群体,应该成为创业者的主体。当前,大学生的创业热情逐渐升温,但面临着创业教育与培训不足、创业资金短缺、创业指导与服务缺乏等问题,应当采取积极措施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本课题通过对社会人士、创业大学生、企业界人士、高校团组织等进行访谈,提出了相关对策性建议和意见。我们认为,团组织可以从构筑“三个体系”、搭建“三个平台”、建设“三个研习基地”等方面来服务大学生创业。关键词共青团大学生创业机制当前,大学生的创业热情逐渐升温,但也面临不少现实问题。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指导大学生创业方面大有可为,团组织可以配合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可以帮助建立多形式、多渠道的融资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可以通过社会力量,设立大学生创业园区或在有关高新技术孵化园区中设立大学生创业分区;可以指导建立“大学生创业者俱乐部”,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因此,对大学生创业现状进行分析与思考,将有助于团组织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扶持大学生创业。
一、基本现状
(一)创业教育相对缺乏自1998年以来,伴随大学生创业大赛的成功举办,大学生创业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与此相适应,有关研究也逐步展开。但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创业思维和创新精神教育缺乏,创业思想引导不够,表现在:在教育内容上,以专业为中心,以行业为目标,知识结构单一;在教育方法上,以教师为中心,没有立足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社会所需的具有良好创业能力、鲜明个性和创造思维的人才严重不足。调研显示,毕业后找工作、考研、出国的学生达到86%,仅有8%的学生表示将在毕业后自己创业。可见大多数学生的习惯思维模式是“上大学一毕业一找工作/考研/出国”,压根没想到自己创业办公司,创业尚未成为学生的一种择业模式和成才理念。
(二)创业培训不够系统在校大学生十分需要和欢迎创业培训。对高校开设的《创业实践》、《企业家精神》、《风险投资》、《管理学》、《战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经济法》等课程及共青团举办的创业培训班,大学生表现出很高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上课出勤率经常达到100%,而且,81%的大学生认为学习或培训后收获很大。但是调查也显示,大学生对共青团举办的创业培训班知晓率很低,仅有18%;85%的大学生认为目前开展的创业培训不够系统,缺乏系列课程。此外,我们在访谈中了解到,绝大多数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写创业计划书,对目标市场缺乏了解,分析时所采用的数据经不起推敲,没有说服力;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在创业过程中除了能“纸上谈兵”之外,对具体市场开拓缺乏经验与相关知识,缺乏从职业角度整合资源、进行管理的能力。有专家提出,共青团组织应加强创业试验活动的开展。
(未完,全文共3965字,当前显示119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