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某干休所开展临终关怀的体会

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每个人都希望平静而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调查显示,上海近年每年肿瘤死亡3.6万人,70%癌症晚期病人需要给予止痛、心理安抚等“舒缓疗护”及临终关怀。

临终的过程,因人而异。但绝大多数人都会需要一根“拐杖”,才能走得更平稳、更安详。这根“拐杖”,可以是家人、社会不离不弃的支持与关爱,也可以是对死亡本身的安然接纳。临终关怀在生理之外,更给予了一份这样的心灵安抚。

此外,上海是一个老龄化的城市,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重病卧床老人也日益增多。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空巢,靠独生子女解决失能老人护理问题越来越难。“喘息服务”正给这些家庭带去了一丝希望与安慰。

[聚焦]临终关怀

上海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终关怀病房病区标准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终关怀科设置标准》,规定临终关怀病房宜设朝南向,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与自然采光,且不宜设阳台。床边与邻床之间的距离至少80厘米,床边与墙壁之距离至少80厘米。病室高度:地板至天花板净高至少2.7米。该标准将于9月14日实施。

相关链接:上海临终关怀病房标准

日均开销42元上海临终关怀点开始接受申请

据介绍,目前全市共有18家临终关怀点,首批5家已经开始接受市民预约。所有费用可以通过医保支付,平均每天费用为42元根据规划,由市、区两级政府出资,市自然基金会、市红十字会慈善机构给予资助,每收治一名病人给予2000元医疗补助,居家宁养提供1000元补贴医疗费用,并为癌症晚期患者免费提供止痛药。

相关链接:上海有十八家临终关怀场所

11床的老年患者十分喜爱这只黄色的兔子公仔,他熟睡时护工都会把兔子公仔摆在他枕边,让他醒来时一睁眼就能开心地看到。[思考]让每个生命带着尊严谢幕

让每个生命有尊严谢幕申城临终关怀服务体系亟待完善

一个人奔波劳苦一生,在人生临近终点的时候,在生命最脆弱的时候,在最需要人们关怀的时候,为何不能及时得到应有的关怀。一时间,关爱癌症晚期患者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

俞正声回信患者家属:要在制度上推进关怀

[专家说法]上海需要更多临终关怀医院

我国著名肿瘤外科专家、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终身教授、主任医师沈镇宙表示,晚期癌症患者及其家庭应该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可以发挥社区医院的力量来更多地开设这样的临终关怀医院,但这需要政府的扶植和支持。

护工张阿姨在为一名已丧失吞咽功能的患者进行喂食。

[案例]康健社区

康健社区开出舒缓疗护病房家附近带着尊严走完人生

徐汇区康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全市首个开出舒缓疗护病房的社区。社区里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病人与家属感受如何。开展舒缓疗护服务,医生护士又有哪些实际体验。

病床虽少,社会效应大

黄阿姨,是康健社区卫生中心舒缓疗护病房的最早受益人。我只想老伴最后的生命走得没有痛苦,安宁一点。”

舒缓疗护科负责人唐跃中说,“做舒缓疗护这些天,锦旗比过去一年收的还要多。人虽过世家人却感激,这种社会效应出乎意料。”

把握入院“门槛”成难关

白纸黑字的标准其实很难把握。有的病人进来没几天,走了;有的住了好几个月,成了老“压床”;有的待了段时间,还是决定去大医院积极治疗。由于病床数与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舒缓疗护预约已排满,有6至7人在等候,还有更多病人因不符条件被婉拒。唐跃中说,“医疗资源有限,希望用到真正需要的临终病人身上”。

技术支持需继续加强

全科医师对专业的舒缓疗护医学接触时间不长,如何应对晚期肿瘤病人的抑郁情绪、怎样使用镇痛棒技术来改善症状,医护人员心理压力如何排解……这些问题亟待三级医院的专科人士给予技术支持。

[名词解释]舒缓医学


(未完,全文共7419字,当前显示147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