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这些年北漂的感想

韩愈的“北漂”

人一成神,就麻烦了,就通体圣洁得找不到半点瑕疵,就从娘胎里出来便是不食五谷杂粮的主了。距其生活的年代愈久远,愈发地金光耀眼、仙气渺渺了。

我们中国人好造神(信不信先放到一边),尤其是不愿坐下认真阅读史书的那部分人。其实历史上,任何一个在某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名人,出生时也都是凡胎,打拼时也都仰人鼻息、不择手段过。比方孔圣人吧,当年临时代理宰相没有一周,就痛下杀手以莫须有的罪名,砍了持不同政见者少正卯的脑袋(怕威胁自己的政见和位子)。豪放的“诗仙”李白,年轻未成名时,很自觉地给权贵写自荐信——《与韩荆州书》,忠心急切地表示“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信誓旦旦讨好道:“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韩大人有用得着小的的地方,太白愿肝脑涂地。谦卑得可以了吧。再看词中高唱“大江东去”的一代文豪苏东坡,曾经为求保全,违心地给朝中当权派呈上一份声泪俱下的检讨书——《与章惇书》(身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

今天咱们要讲的是韩愈。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中唐的文坛领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擘。可其年轻时又是何种模样,怎么混出来的呢。

如今的年轻人把在北京闯荡,叫做“北漂”。我原以为特指南方人北上浪迹之意,后来见哈尔滨、沈阳等居北京之北者,南下京城亦谓之“北漂”,这才弄明白,所谓“北漂”,泛指到首都京城去谋职求名成就事业。那么,唐朝的都城在长安,但凡来长安找饭碗寻仕途求升迁的,那一概都可以称作是“北漂”了。

韩愈先后在京城长安漂了十年。这里先须说明,韩愈是平民老百姓家的孩子,父亲韩仲卿什么官也没当过。——这才显着韩愈的“北漂”,对眼下的孩子,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唐德宗贞元二年(公元786年),韩愈十九岁,怀抱大志,雄心勃勃,孤身到京城长安打拼,放言要开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人生新天地。


(未完,全文共2520字,当前显示76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