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XXX征兵工作经验交流--5.1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们。大家好。

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这次德育工作交流会,局里安排我在此做德育工作经验分享的发言。接到这个任务,我心里有些忐忑,我想,我这次发言主要是谈谈我校在德育工作方面的一些做法,这其中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提高,如果有说得不对的地方,我真诚地希望各位给予批评指正。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联系社会要求和学校教育的桥梁和纽带。德育功能的发挥取决于德育课程的结构。课程结构不合理就有可能导致人的片面发展,德育课程结构的不合理则有可能导致知与行的脱节。

“云载梦想,和而不同”的理念导入德育课程化

随着课程理论的发展,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课程的外延也在不断扩大,德育课程化,不是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而是基于对新时期德育的深层思考。在我校,随着德育课程意识的不断增强,探究活动的不断深入,学校的德育也从内涵上在发生着变化。根据人们历来对德育规律的认识,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和品行的养成受学科的影响、学生自身经验的影响和校内外环境的影响,德育课程也应由三部分组成,即认知性德育课程、活动性德育课程和隐性课程。下面我就这三个方面谈谈我们学校的一些做法。

一、认知性德育课程

认知性德育课程又称知识性德育课程,它主要从知识、理论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性。对于学校的德育工作,如果说学校的管理是舵,掌握学校发展的具体方向,那么学生行为就是帆,而学生行为的主阵地和落脚点则是课堂。除了学校开设的思想品德课、班会课等德育学科外,我校也就德育活动校本化如何通过课堂教育的渗透做了尝试。

自2010年二中实施导案教学的课改主张后,我们越来越深刻的感觉到了,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性。在导案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同时也对学生的全方面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我们学校的小组一般是有6位成员,按照学习成绩a档两位,b档两位,c档两位。但是在合作导学的课堂中,后进的不是拖后腿,同样问题a的同学回答只可以加1分,而b同学加2分,但是组里薄弱的c同学就可以加3分,这样的加分原则就使得后进生反而成为了组里“加高分”的“宝”,这样好的就会教后进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热情助人,增强了团体意识,集体荣誉感,而后进

生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感恩,学会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这一切德育的活动都是是通过学生的真切的体验,在真实的互助行为中获得了道德层次的提升。

在我们的课堂中德育精神的渗透,再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精神等抽象概念的灌输,而是让学生们在导案展示过程中有德育精神的实践和领悟。做到真正的把德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之中。

二、活动课程

杜威是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他主张“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要求儿童从“做中学”,通过学生主体的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促进其人格的全面发展。而德本身也要求道德教育中纳入活动、实践。

(一)2+1课堂的德育普及


(未完,全文共4342字,当前显示121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