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基础造型-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教学中的形态造型分析作者陈志瀚

[摘要]本文所探讨的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立体构成教学,就如何感知与分析物体形态在三维空间里的构建元素,如何对元素进行提炼等问题提出见解。

[关键词]环艺教学空间架构形态形态作用力

立体构成是各大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之一,在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教学体系中,扮演着一个承前启后,使基础综合知识向环艺专业过渡的重要角色,能有效地锻炼学生在三维立体空间中的想象力与构建能力。当然,立构的意义不仅如此简单,在包装等其他专业也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在此之前,笔者觉得有必要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研究方向做一个限定——环境艺术,是空间架构的艺术。小至日常家居单位办公室的局部摆设,大至高楼大厦运动场馆表演舞台的宏观规划,无不处处存在“空间架构”,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制造符合形式美感的架构组合,并使之与功能完美结合,是一个设计方案成功与否的标准。而前者,正是立构课程的训练重点。立构是空间的艺术创造训练,更加注重抽象与理性的思考,是对空间形式美在纯粹地进行探索。至于建筑本身的实用功能,学生可以在后续的模型制作等课程中得到解决,不作为立体构成的训练项目。

如何让学生的思维能从平面过渡到立体,如何发现空间的形式美。“空间”的美不能仅仅是靠教师嘴上形容词的叠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看得到摸得着,在有形的实体前面学会观察与有意识的吸收,继而才谈得上再创造。我认为,此阶段的学习应该从“形态造型分析”入手。

一、结构感知

我们知道,万事万物的存在都以一定的形态出现,如果大致进行分类的话,可分为未经人为修饰的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两大类。无论哪一类,都有其相应的结构特征,并在一定的空间中形成可触摸的形态,正因为所处的是三度空间的立体状态,也就给我们提供了从多角度进行观察的可能。而“观察”的意义在于运用,旨在发现对象的形式美,将之置换到立体构成的制作中去。


(未完,全文共2653字,当前显示80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