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创新的思考5篇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创新的思考

肖卫华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音乐教育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学校音乐教育思想精华的基础上,改革和创新学校音乐教育,积极探索与构建面向21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音乐教育模式与体系,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迫切任务。下面仅就中小学音乐教育创新问题谈谈粗浅的认识。

创新音乐教育,要更新音乐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只有观念更新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才可能有所创新,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作用,才会真正得到发挥与体现。

要切实加强和创新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树立以下几个观念是很有必要的:

1、整体现----从素质教育整体中来认识中小学音乐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中小学美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将美育作为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成,并在第6条中对美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地位及实施做了全面阐述,这必将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巨大的影响。我们要从育人的整体要求出发,加强中小学音乐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有机联结,发挥其特有的育人功能,形成学校整体育人的教育合力。

2、发展观----江泽民同志指出。“学校接受的还只是基本教育,尽管这个基本教育十分重要,但毕竟不是人生所受教育的全部,做到老学到老,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来实现。”我们要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按照21世纪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来对待和区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对象,分清年龄、性别等层次,确定和调整中小学音乐教育目标与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开辟各种途径,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进而影响和促进学生的素质形成及个性发展。

3、主体观----根据马克思人本论思想,认清中小学音乐教育主体(即学生是学习、体验音乐的主体,也是音乐活动、创造的主体),改进中小学音乐教育1

方法与途径,变被动型为主体型,使其成为社会音乐生活的主体,即将音乐教育内容与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音乐艺术修养与审美情趣,使施教对象成为具备相应的音乐艺术实践与审美能力的人。

4、实践观----江泽民总书记在《谈话》中指出。“在我们的国家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针。”我们“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根据江泽民同志的指示,我们要在音乐教育中突出课外音乐实践活动,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把音乐教育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实在化,让学生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多体验,将音乐教育内容逐步内化为自身素质。

5、科学观----音乐教育事业的振兴和发展,应该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因此,我们要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来改革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

创新音乐教育,要走出音乐教育误区

中小学音乐教育尽管在近十几年来有了迅速的发展,但由于起步晚、基础差,仍存在着一些误区或者说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搬开了绊脚石,我们才能顺顺利得地向前进”,要改革和创新中小学音乐教育,就必须走出在音乐教育中存在的各种误区。

一、中小学音乐教育要走出“专业教育”的误区


(未完,全文共5654字,当前显示142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