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疾病防治
进入春季,随着气温和水温的不断上升,各种病原生物活动加强,容易使鱼类感染各种疾病,同时,鱼类经过越冬期,体质较弱,对致病因子抵抗力相对较差,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引起池鱼大量死亡,给养殖者造成的损失较大,并严重影响存活个体后期的生长。为此,切实做好春季鱼病防治工作,是全年养殖增产的关键。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现将春季常见鱼病防治方法简述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一、预防措施
1.改善养殖水体环境,进行水体消毒预防。
越冬期间,由于池塘较少换水,各类水生生物的代谢废物蓄积在水中。春季水温升高后,这些代谢废物开始分解,消耗水中大量溶解氧,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会使鱼类感染各类疾病的机率增加。因此,在进入春季后,除了要适当换水外,每10天~15天施用一次“中水益水宁”或“渔经好水素”能有效改善鱼类生存的水体环境。另外,早春季节,各种生物致病因子如细菌、寄生虫孢子、孢囊还处于繁殖发育的初期,此时用药杀虫、灭菌效果较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定期用硫酸铜、硫酸亚铁粉Ⅰ型0.6ppm~0.7ppm或用敌百虫、辛硫磷粉0.12ppm~0.3ppm全池泼洒,预防原生寄生虫性鱼病。用20ppm生石灰或0.02ppm溴氯海因定期全池泼洒1次,可有效预防细菌性疾病。
2.要提早开食,增强鱼的体质,重视提高鱼体自身抵抗力。
鱼类越冬长时间不摄食,体质消耗较大,抵抗力差,极易被病原侵袭。因此,进入春季水温开始回升后,要提早开食,投喂较好的配合饲料加强营养,并根据吃食鱼类的数量、鱼体大小和摄食能力,在水温不断升高的情况下,逐步增加投喂量,做到适量投喂。同时可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一部分营养及免疫调节剂,例如维生素c钠粉、免疫活性促长剂和维生素e等,可使鱼类的体质得到较快恢复,从而增强鱼的体质,提高鱼的自身免疫力和抗御病害侵袭能力,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未完,全文共2353字,当前显示77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