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青春作伴好读诗

———高一诗歌起始课教学设计【设计说明】

一、这是一节为刚进入高一年级的学生设计的诗歌导引课,试图体现“语文教育民族化”的教育理念。“诗教”,用诗来教化人,是古来的传统;但遗憾的是,这一传统被当代语文教育所抛弃。现在我想把它重拾回来。这节课授完以后,还将在高一安排两个后续的语文实践活动:上学期举办一次现代诗歌朗诵会,下学期举办一次古典诗词背诵展示会。所以,这节诗歌导引课是个开场,试图让学生从感性、理性上初步知道什么是诗,为什么要读诗。

二、这节课不使用任何现代教育技术。一张嘴、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印有5首诗的纸,足矣。这样的课可能更像语文课。

【教学过程】

一、导言:诗为何物。(使学生知道“诗言志”)诗为何物。作为文学之骄子的诗,它的本质是什么。古人说:诗言志。

(板书)言是表达,志是情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板书)诗是传情的,情感是诗的生命。

二、例说“诗言志”(使学生具体感知“诗言志”)

读王家新的《伦敦随笔》。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在那里母语即是祖国你没有别的祖国。

在那里你在地狱里修剪花枝

死亡也不能使你放下剪刀。

在那里每一首诗都是最后一首直到你从中绊倒于那曾绊倒了老杜甫的石头„„

要求。把这首诗自由散读一遍,一定要出声读。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里,五位女兵中有一个喜爱诗,在掩体后面小声地读诗,

准尉斯瓦科夫过来问:“你在和谁说话。”女兵答:“我没有说话,我在读诗。”准尉问:“为什么要读出声。”女兵说:“这是诗啊,准尉同志。”

女兵的感觉是对的。诗是有音乐性的,诗“歌”———“歌”嘛,在有声语言中才能完美地感受诗。(《伦敦随笔》表达了身在异国他乡的诗人深切的乡国之思。)

三、为什么要读诗。(使学生从理性上体悟诗)

1.诗与人生(使学生知道诗为人生平添许多真善美的光辉)

既然知道了诗为何物,那我们为什么要读诗。现在已不是唐宋时代了,那时的中国,真是泱泱诗国,上至帝王将相,下到贩夫走卒,男女老少都能吟诗作赋,七岁的小姑娘在送别哥哥时都能口占一绝,传之千古:“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宋代凡有井水处都能歌柳词。可现在是什么时代了。知识经济时代了,“数字化生存”时代了,还有几个人读诗。读诗的都没有写诗的多,谁还读诗啊。我们有那么多的数理化习题要做,有那么多的史地生的书要背,我们连踢球甚至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为什么还要读诗。不读诗就能死吗。是的,在有些人看来,诗是微不足道的。的确,没有诗,人类不至于毁灭。但有了诗,人生就平添了许多美、善、真的光辉。

诗是最富于魅力的艺术。记得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盲人乞丐在街头乞讨,胸前挂一块牌子,

上面写着:“行行好吧,给我点钱。”行人匆匆而过,无人施舍。这时过来一位诗人,把牌子上的文字改为:“春天来了,可是我看不见。”结果许多路人停下脚步给乞丐以施舍。

由此可见诗的魅力。现在让大家读诗,是因为你们正处于人生的诗歌时代。在我看来,人生分为五个阶段:十五六岁之前,充满天真和幻想,那是童话时代;上了高中,到大学,直到三十岁以前,基本特点是充满激情,不用考虑柴米油盐,只关注鲜花、云朵和社会正义,如诗如画,

色彩绚烂,这叫诗歌时代;三十到五十岁,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人生的画卷像长篇小说一样展开,波澜起伏,

所以叫小说时代;五十岁到七十岁,经历了人生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

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


(未完,全文共4318字,当前显示142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