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借口不是推卸责任的挡箭牌个人心得体会

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有些干部却把新常态当做“为官不为”的挡箭牌。如何看待“为官不为”对经济增长、深化改革的影响。在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要求下,如何根治“为官不为”、深化作风建设,让干部既廉又勤,干净干事。今天的新华网2015年全国两会《新华访谈》与您讨论备受各界关注的“为官不为”现象。

访谈嘉宾: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宋立

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王满传

中国社科院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

新华网特约评论员、新华社高级记者陈芳

新常态下慢不得贻误时机担不起

主持人。去年gdp增长数字是7.4%。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但我们发现,当前有的人对新常态的理解出现出现了泛化和偏颇的倾向,有的人认为经济下行就是新常态。那么,我们应当怎样认识当前经济形势。怎么看新常态和速度的关系。

宋立。2014年我们取得7.4%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经济体呈现和我们差不多的缓慢下行趋势。中国取得7.4%的成绩,应该说比其他主要国家都要高得多,而且我们的总量很大。另外,当前处在动力机制转换过程中,速度会有些减缓。

由高速增长转入到中高速,这并不意味着新常态下速度就会一路下行,每年比上年降低,这是不成立的。速度这个东西要辩证地看。进入新常态最重要的是去掉过去的那种片面追求高速度的状态,但并不意味着不要速度。因为经济增长和就业、财政收入、人民生活水平都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速度就没有就业,就没有财政收入,企业没有效益,大家的生活水平就无法提高。

主持人。还有一种声音认为,既然经济下行,“为官不为”似乎也有理由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乱作为,一些腐败问题触目惊心,有的为官不为,在其位不某其政,该办的事不办。为什么政府工作报告会专门提出这个问题。它与经济增长是否有关联。

陈芳。全球经济普遍复苏乏力,不少国家都面临下行压力,中国也不例外。经济发展好比长跑竞赛。在世界舞台上,各国都是长跑者,既要保持一定的速度,也要拼耐力。在这种背景下,对于中国来说,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还是第一要务,没有gdp是万万不能的,要用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难题。产业要从中低端到中高端迈进,也要靠广大干部率先作为,不断攻艰克难、爬坡过坎。在这种局面下,如果官员慢作为、不作为,就会贻误发展的好时机,长期下去就会让中国经济降速甚至失速,这样的代价我们承受不起。

主持人。对于“为官不为”,李克强总理在2月9日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已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政策措施,启动了一批重大发展和民生工程,实施有效但还不够理想。去年投资完成率总体上达到86.8%,但个别领域重大工程投资只完成一半左右;全国建设用地供应量下降了16.5%,已供土地使用率只有50%左右。这种状况是多年来少有的。这反映了什么样的问题。

陈芳。刚才列举的数字多少还是让人意外的,虽然只是个别领域工程重大投资出现的问题,但还是反映了当前一些干部的精神状态和作风行为上存在问题。过去,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争项目、拉投资不惜代价,甚至“跑部钱进”,而现在,土地供了,资金批了,项目却推不下去。表面上看,是国家财政资金效能低下的问题,深层次看,恰恰折射出新常态下庸政懒政怠政现象的抬头,甚至蔓延。一方面是有些干部拖拖拉拉,对新常态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对引领新常态的工作能力跟不上。新常态不惟gdp,一些地方和干部就开始走极端,认为既然不考核gdp,工作积极性就下降了。从我们的调研来看,尤其是在基层,行政不作为的情况也屡屡发生。不作为,不能成为新常态下的干部作风常态。


(未完,全文共5095字,当前显示149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