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特色小镇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培育与建设特色小镇的几点思考

随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发文,力推全国特色小镇建设以来,各地都把特色小镇建设提上了重要日程。陕西省发改委今年也出台《加快发展特色小镇的实施意见》,提出全省首批重点培育和规划建设10个特色小镇,此后逐步扩大,力争通过3--5年的培育创建,建设100个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生态环境优美、公共服务完善的特色小镇。

一、特色小镇特点与做法

近年来,江浙一带利用信息经济、块状经济、山水资源、历史人文等独特优势,加快建设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兼具旅游与社区功能的特色小镇,这是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

1.明确定位,内涵高端。特色小镇突出“特而强”,“特”是指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新产业以及茶叶、丝绸等历史经典产业中一个产业,按照“一镇一业”,细分领域、差异定位、错位发展。“强”主要表现为紧扣产业升级趋势,集聚高端要素,围绕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原则上要求三年投入30--50亿,培育“单打冠军”。

2.紧贴产业,特色鲜明。特色小镇力求“聚而合”,“聚”就是特色小镇都有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的聚集。“合”就是四大功能都紧贴产业定位融合发展,而不是简单相加,生搬硬拼。特色小镇的文化旅游社区功能,都必须从产业中延伸和挖掘出来,比如黄酒小镇,湖笔小镇、丝绸小镇等。

3.规划引领,形态精致。特色小镇展现“小而美”,“小”就是规划面积在3平方公里左右,核心区1平方公里。“美”就是所有的特色小镇要求按3a级景区以上标准建设,旅游类特色小镇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打造景城互动、环境宜人的市民生活家园,抓住特色要素,形成别具一格的特色景观。

4.运作灵活,改革创新。特色小镇运作机制做到“活而新”,“活”就是小镇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创建模式,既凸显企业主体地位,又加强政府在土地、财政等方面支持服务。“新”就是小镇采取“宽进严定”的“创建制”,不搞“审批制”,政策上实施期权“激励制”和“追惩制”。

二、****建设特色小镇的现实基础

我县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思路由来已久,无论是早期的“一村一品”,还是近期的“美丽乡村”、重点镇、生态镇建设等,都与特色小镇的战略思路有相似之处。近年来,我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以“一城三镇十村”为重点,打造山水人文县城,做靓美丽镇村,启动了焕古、向阳、蒿坪镇特色小镇培育和建设。

1.优势资源特色明显。****境内资源丰富而独具特色,类型多样、组合性强,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得益彰,物质性资源与非物质性资源相互并存。****是全国迄今已发现的两大富硒区之一,茶叶、柑桔、厚朴、蚕桑、杜仲、山野菜等为主的生物资源,在全国久负盛名。****民歌魅力独具,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是全国唯一一个以道号命名的县,“悟道****”,承载厚重。****的茶文化、民歌文化、道教文化、汉水文化具有国家意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秦巴山色、汉水风光、茶乡风情、擂鼓雄奇、任河漂流、瀛湖碧波、民俗民居兼具南北风格,融汇秦楚神韵。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地方文化,闻名遐迩的富硒资源,山青水秀的自然景色,赋予了****神奇魅力,山、水、硒、茶、歌、道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内在的先天性基础,也成为****发展的重要核心竞争力。


(未完,全文共4463字,当前显示146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