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特色小镇”的提出与“新型城镇化”战略颇有渊源。“新型城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党的十六大“新型工业化”战略相关的文件中。党的十八大对其内涵做了高度概括,并指明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发展方向。随后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深入详细地阐述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着力点。新型城市化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互相协调,坚持实现农村与城市的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坚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质化,以城乡之间和城际之间攫取财富和分享财富的机会平等为标志,逐步达到减缓和解消城乡二元结构,达到社会和谐的城市化之路(中国金融40人论坛课题组,2013)。

在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小城镇的发展尤其受到关注。而我国现有的小城镇大多数是经过历史的沉淀自然形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小城镇的发展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在产业升级、科技发展、人才引入、生态环境等方面都面临挑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深入贯彻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目标,“特色小镇”应运而生。从创建程序上看,特色小镇采用“宽进严定”的创建方式推进,通过自愿申报、分批审核、年度考核、验收命名等程序在全省重点培育和规划建设100个左右特色小镇,力争通过3年的培育创建,规划建设一批具有经济社会功能和文化素养的特色小镇。2015年6月4日,第一批浙江省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正式公布,全省10个设区市的37个小镇列入首批创建名单。2016年1月29日省级特色小镇第二批创建名单正式出炉,42个小镇入围第二批名单。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浙江特色小镇从提出设想到落实推进,引发了社会、媒体、专家、学者等的广泛关注。正是特色小镇建设备受各界的关注,我们才觉得有必要对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内涵、意义、经验、启示等做一个精要而又系统的梳理。

一、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内涵

“特色小镇”到底是什么。特色小镇是以某一特色产业为基础,汇聚相关组织、机构与人员,形成的具有特色与文化氛围的现代化群落。确切地说,特色小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镇”,它虽然独立于市区,但不是一个行政区划单元;特色小镇也不是地域开发过程中的“区”,有别于工业园区、旅游园区等概念;特色小镇更不是简

1单的“加”,单纯的产业或者功能叠加,并不是特色小镇的本质。特色小镇是以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为基础,来打造具有特色的产业生态系统,以此带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并对周边地区产生一定的辐射作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创新载体。

从特征内涵上看,特色小镇具备四个特征。产业上“特而强”、功能上“有机合”、形态上“小而美”、机制上“新而活”。总的来说,特色小镇不是“镇”也非“大拼盘”,而是发展平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创新载体。

从特色小镇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关系来看,两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紧密联系。概念关联性:从概念上看,新型城镇化关注的是“镇”的实体概念,而特色小镇关注的是“镇”的功能性概念。但是两者在概念的外延上是一致的,都强调“镇”的概念在产业集聚、经济创新等方面的功能性拓展。

本质同根性。城镇化的本质是实现要素在空间的自由流动,实现农村劳动力、土地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尤其是就地城镇化的概念,更加强调通过地方产业特色,促进城镇的内源化发展。而特色小镇建设也是强调要在产业集聚的基础上,通过单个产业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


(未完,全文共4915字,当前显示144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