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小镇更新的思考与实践

——在传承历史与创新未来中建设枫泾特色小镇

枫泾历史沿革

据《枫泾镇志》记载,早在南北朝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枫泾南栅(华亭塘口)已成村落,建有“仁济道院”。

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建华亭县,辖22个乡,其中有风泾乡。枫泾北属华亭县风泾乡;南属嘉兴县奉贤乡。

宋代,华亭塘口(南栅)形成集市(草市),初称白牛市。秀州塘口置风泾驿站,以通秀州。宋嘉熙年间(1237年),《华亭学田碑记》始作“枫泾”。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易市为镇,称白牛镇,属嘉兴县奉贤乡,设枫泾白牛务,又设枫泾白牛巡检司。

明洪武三年,撤销北镇巡司,撤销南镇驿站,撤枫泾白牛务,改枫泾镇税课局。明宣德五年(1430年),建嘉善县,以枫泾镇中的一条东西向市河为界,分为南北两镇,南镇辖15个坊,属嘉兴府嘉善县奉贤乡;北镇辖10个坊,属松江府华亭县枫泾乡。

清宣统二年(1910年),南、北镇分别设立自治公所,辖区范围不变。清宣统三年(1911年),娄县并入华亭县,北镇属江苏省华亭县枫泾乡,并改称枫泾市;南镇属浙江省嘉善县奉贤乡。1918年秋,试行区制,北镇属松江县枫泾区;南镇属嘉善县枫泾区。

1951年南镇并入北镇,南北镇统一。

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才会有出路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才会前进的时代。枫泾自六年前提出“特色镇”建设目标

1以来,孜孜以求,执着探索,在传承历史与创新未来中,努力诠释江南美丽小镇的美好愿景。

一、枫泾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实践

我们围绕“什么是特色小镇、怎样建设特色小镇”这两个基本问题,广开言路,既聆听专家们的真知灼见,又倾听百姓们的切身需求。我们认为,只有基本问题弄清楚了,才能认识特色小镇建设的内涵,才能把握特色小镇建设的方向,才能实现特色小镇建设的目标。

(一)枫泾特色小镇建设的历程

枫泾特色镇启动建设已有6年,但枫泾对于小城镇的建设探索却已有20多年,从枫泾城镇化发展历程看,枫泾城镇建设分为起步发展、目标定位和探索实践阶段:

起步发展阶段主要以1995年列入全国500家小城镇改革试点镇为标志,完成了总规、土规、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启动,重点是通过工业园区的建设来推动小城镇发展,是小城镇建设的“草创”时期。

目标定位阶段主要以2001年列入上海“一城九镇”建设试点镇为标志,完成了北美风格的发展定位,新镇区完成了动拆迁、基础设施等建设。

探索实践阶段主要以2010年5月开始枫泾特色镇建设为标志,对小城镇建设重新定位,确立了“特色制造、生态宜居、总部商务、休闲旅游、文创教育”五大功能区,初步布局了“10+10+8”等28个功能类、产业类、基础类等项目。

2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一是特色镇建设是一项百年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必须突出品质,精雕细琢。枫泾古镇已有1500年历史,还会再走10年、20年、30年、1500年的历史。我们更应对历史负责,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二是特色镇建设是一项精品工程,不可能粗放式铺开,因此必须突出品质,聚焦重点,精益求精三是特色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必须海纳百川。特色镇建设不可能全部由政府财力投入,必须引入社会力量,加强社会资本投入。

(二)特色小镇建设的问题导向


(未完,全文共8047字,当前显示132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