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改革新农保经办管理体制的思考
-----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
南京市六合区农村社会保险管理中心
2009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是继取消农业税、实施农业直补、开展新农合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又一重大惠农政策。从试点情况看,从2009年11.8%的新农保覆盖面,到2010年23%的预期目标,新农保制度的确为农民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并产生了良好的政治和社会效果。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新农保经办管理建设滞后、人员配备不足,管理难度大、管理成本高等问题日渐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务的开展和经办管理能力的充分发挥。新农保与城镇社保在地域、人员、技术、资金等方面有着许多区别,因而在管理体制上也没不能完成照抄。有必要借鉴城镇社保管理体制的同时,思考和摸索一条适合新时期农村工作特点和任务的新农保特定模式。现结合南京市六合区新农保经办管理状况,提出以下思考和对策:
一、南京市六合区新农保经办管理基本情况
南京市六合区是江苏省会南京市的北大门,全区辖10个街道、9个镇,人口87万,其中农业人口44.1万,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9661元,土地面积1500平方公里。早在全国开展新农保工作以前的2008年7月,六合区就已在全区开始实施新农保工作。近年来,南京市六合区新农保工作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10月底,全区共有31.97万农
1村居民纳入了新农保,其中缴费人员21.98万人;老年农村居民养老补贴领取人员9.99万人,发放率达100%;征缴基金2.8亿元,提前实现新农保全覆盖的目标任务,初步实现了农村居民的“老有所养”。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在机构编制、财政紧张的状况下,高标准、高起点组建了区、街镇、村(社区)三级经办管理;新农保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部延伸到村级劳动保障站;基金全额纳入区财政专户;农民缴纳保费全部委托银行预存代扣;各类保障待遇按月实行社会化发放,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工作经验。
1、经办机构
(1)区级经办机构。成立六合区农村社会保险管理中心,内设办公室、农保科、基金管理科、征地保障科,性质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具体负责指导镇(街道)业务经办、统一账表卡册、建立信息系统、宣传培训、保费的收缴、支付和其他各项管理工作。核定编制16人,现有人员14名,其中35周岁以下9名、35-45周岁2名、45周岁以上3名,本科及以上8名、大专4名、高中及中专2名。
(2)街镇经办机构。明确在全区16个涉农街道(镇)劳动保障所增设一名在编农保专职工作人员,从各街镇现有事业编制人员中统一招考,在业务上接受区农保中心的业务指导,其设置与管理有区人社局、街镇政府共同管理,负责保费汇集上缴、审核办理有关手续和档案管理。目前这批人员尚未到位,街镇新农保工作由劳动保障所代管,目前共有兼职工作人员16名,35周岁以下13名、35-45周岁3名,本科7名、大专9名。
(3)村(社区)经办机构。在全区180个涉农村(社区)新建了170个劳动保障站,配备了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等,向社会公开招聘了170名高中以上学历、35周岁以下的劳动保障协理员,在村(社区)和街镇劳动保障所领导下负责参保人员的登记、保费的收取和养老
2金的发放等工作。
2、经费投入
(未完,全文共5494字,当前显示135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