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坚持节水优先,建设海绵城市”

建设节水型城市和海绵城市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最近,习近平主席就保障国家水安全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中指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布局;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预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资源;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精辟论述了治水对民族发展和国家兴盛的极端重要性,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水安全的严峻形势,系统阐释了保障国家水安全的总体要求,明确提出了新时期治水的新思路,为我们强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指明了方向。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镇化和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

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是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强调通过源头分散的小型控制设施,维持和保护场地自然水文功能,有效缓解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洪峰流量增加、径流系数增大、面源污染负荷加重等城市问题。德国、美国和日本是较早开展雨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的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近年来,我国的雨水资源化利用与管理逐渐起步,深圳、福建等地也开始规划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雨季“看海”旱季“喊渴”,城市水资源匮乏,这是目前我们国家所存在的问题,那我们该如何做呢。

我们可以以改造和升级为主,在城市地下铺块大“海绵”。

海绵城市主要的实现途径是对已有的道路、绿地、广场、建筑、管渠进行升级改造。最终的目标是,主城区年径流量的75%将被控制,每年有25.7毫米的降雨量被就地蓄积,每年可累计收集雨水约100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座中型水库容量。

除了蓄水,技术难度最为复杂、也最为重要的是,恢复雨水的下渗。


(未完,全文共2942字,当前显示86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