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精准扶贫:理论基础与实践情势探析
浅析精准扶贫实践困境与对策
【摘要】
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是让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能够尽快脱离贫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主要手段。“精准扶贫”从提出到今天,已经有四年时间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在全面贯彻实施扶贫政策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困境,需要我们进一步对扶贫机制进行创新,从而完善精准扶贫。
【关键词】
精准扶贫;实践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
d66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0475(2017)011-0069-02
一、精准扶贫实践现状
足寒伤心,民寒伤国。尽管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几十年,社会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国的贫困人口还比较多,由贫困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饥饿、疾病、社会矛盾等一直困扰着我国的发展,影响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因此扶贫工作一直都是我国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但传统的扶贫模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难以满足当前扶贫的实际需要。以“精准”为核心,更加严谨地精准扶贫模式将成为我国解决贫困问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主要手段。
目前,我国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需要脱贫,而这些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角落里”――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边远山区等地,无论采用何种扶贫方式,难度都很大,而原来传统粗放的扶贫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扶贫的实际需求:首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扶贫工作有效开展的趋势下,我国数亿人口脱离了贫困,解决了温饱,现在正在奔向小康生活。而当下这7000多万的贫困人口的生存环境较之其他人来讲却更加恶劣、贫困因素更加复杂,脱贫难度相当大;其次,传统粗放型扶贫模式已无法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而精准扶贫的实施则能够对现有资源进行全面合理的使用;最后,扶贫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只有政府引导支持,聚全社会之力才能完成这项工作。因此,更加精准的扶贫模式才能够进一步实现扶贫政策的目标。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的阶段,必须要有更加明确的思路,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措施,众志成城将脱贫目标全面实现,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位贫困群众。
二、精准扶贫实践困境
(一)缺乏统一标准
(未完,全文共4120字,当前显示92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