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国的司法改革

全面推进的中国司法体制改革

白龙和晓

2012-10-1616:02:14

来源:人民日报2012年10月15日

司法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利剑。十六大以来,以维护司法公正为目标,我国司法体制机制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是我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方面,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围绕加强人权保障、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提高司法能力、践行司法为民等范畴,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并且还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继续推进。

宽严相济

针对犯罪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该宽则宽,该严则严,有宽有严,宽严适度的刑事政策

【镜头】

“之前,我对涉林刑事案件判缓刑居多的现象感到困惑,对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不太理解。”福建省南平市是我国南方重要林区,福建省人大代表罗群荣对以往涉林刑事审判工作一度忧心忡忡。为此,去年年初,福建省邵武市人民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主动邀请罗群荣作为人民陪审员参审,部分当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应邀旁听了庭审。

“通过亲自参与审理,我明白了法院办案不仅要根据立功、自首、退赃等情节,还要综合考虑被告人的家庭及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对被告人适用缓刑是慎之又慎。”罗群荣说。

【点评】

宽严相济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提出的一项基本刑事政策,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在新时期的继承、发展与完善。它以区别对待为核心,做到该严则严,当宽则宽,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立面,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宽严相济,并不意味着一味从宽,甚至放纵犯罪。对于恐怖犯罪、黑恶势力犯罪、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以及抢劫、强奸、贪污贿赂、贩卖毒品等严重刑事犯罪,人民法院向来是在突出重点、严格依法的前提下,严厉予以打击的。

与此同时,人民法院如果依法用好“从宽”的一面,同样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事实证明,由于审判机关很好地适用了“从宽”政策,使得许多过失犯、初犯、偶犯、未成年人犯、老年犯有机会改过自新,重新融入社会,真正促进了社会和谐。

执法规范

为了实现公正、文明、严格、高效的执法目标,在法律的框架内,对执法活动进行程序化与标准化建设

【镜头】

“也许有人认为交警的工作只是‘站马路’,简单得很,但7年‘站’下来,我发现,交通民警从事的并不是拼体力的简单工作,与身边群众、交通参与者的每一次沟通,执勤执法中的每一个细节,其实都值得我们用心去钻研去琢磨。”不久前,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公安部交管局在全国交警系统选调63名规范执法标兵,分成12个组分赴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开展规范执法宣讲交流活动。北京市交通管理局东城支队天坛大队民警焦春雨的发言体现了他对“执法规范化”的深刻理解。据了解,宣讲团所到的12个省(区),对规范执法宣讲交流活动及时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出要求。

【点评】

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执法面临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社会日益开放透明,对执法行为的监督越来越严;人民群众权利意识的日益增强,要求执法工作要更加文明公正。执法规范化建设,成为公检法司各个部门面临的当务之急。

2010年底,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实施《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2010年版)》,涵盖了从执法办案初始环节到案件终结的执法全流程;公安部在全国公安机关全面推行“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核”的执法办案新模式,动态一目了然;全国监狱系统建立了集管理、教育、执法、劳动、罪犯权益保障、监督于一体的执法标准和程序。规范化执法,已经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有着内在层次的、动态的实践性要求。

司法公开


(未完,全文共4972字,当前显示148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