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为官不为

图为。2016年1月18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一、把情况搞清楚

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毛泽东指出:“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们所犯的错误,研究其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我们离开了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主观地决定自己的工作方针。这一点,应当引为全体同志的教训。”摸清楚干部“为官不为”的具体情况,是有效解决这个难题的前提。习近平指出:“综合各方面反映,当前„为官不为‟主要有3种情况:一是能力不足而„不能为‟,二是动力不足而„不想为‟,三是担当不足而„不敢为‟。”

“不能为”是能力问题。这类干部是因无能力而不知“为什么”、不知“怎样为”或因本领恐慌“不敢为”。一是根本不知道做什么。除非上级交代得十分清楚的事情之外,这部分干部就不知道再做什么了,上级没有交代时就在等着,好像算盘珠子一样,上级拨一下就动一下,不拨则不动。二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老虎吃天不知从何处下嘴。一些干部不学无术或学习不积极不认真,对发展新阶段认识不到位,对新常态缺乏正确认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无能为力、束手无策成为常态。三是明知自己本领不行做不成事,不做事还能滥竽充数,真做事了反而马脚立现。所以选择“不为”做南郭先生。四是因本领不佳而害怕做错事做砸事,缺乏“为”的自信,所以不为

“不想为”是动力问题。一是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缺少精神动力,是“缺钙”型干部,所以不想为。这类干部工作缺乏热情和激情。这类干部“在岗却不在状态,在位却不在谋事”,既虚度自己年华,又贻误党和人民事业。二是安于现状,缺少进取精神,是安逸型干部,所以不想为。在工作中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缺乏创新意识、进取意识,甘居中游。“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三是怕苦怕累,缺少奋斗精神,是享乐型干部,所以不想为。这类干部工作缺乏主动性,习惯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熬年头,寄希望于按资排辈、组织照顾。四是奉行中庸主义,想做“老好人”,想靠人脉取胜,怕作为了得罪人,所以不想为。这类干部工作上躲躲闪闪,不推不动,甚至推而不动,总强调客观因素,不尽主观努力,有问题左躲右闪,遇矛盾上推下卸,对基层需求无动于衷,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五是怕“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想“韬光养晦”,所以不想为。这类干部摆作风漂浮、光说不练,只有“唱功”,没有“做功”,照搬照套,不求实效,以会议贯彻上级会议部署,以文件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会议讲空话讲套话,调研走形式凑天数。六是怕做事出问题,影响以前已经取得的“政绩”,所以不想为。这类干部想靠“吃老本”赢得机会再上位。


(未完,全文共4343字,当前显示118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