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2018年特色小镇申报的几大要点

特色小镇产业规划设计九大要点

目前,全国各地有关特色小镇的概念基本得到统一。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生态、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体系,而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的九大要点:

一、产业布局题

1.统筹安排用地指标和空间布局

从县域层面统筹安排产业用地指标和空间布局,引导布局适度集聚;

有条件发展产业的镇要预留发展空间和用地指标,避免来了企业无地可用。

2.提高工业用地建设强度

不宜将工业园区作为小城镇现代化标志进行打造;

设定工业用地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下限,绿地率不宜超过10%,产业集中地区内部道路红线宽度不宜超过15米;

整理闲置企业用地,适度引导企业集中。

二、乡村田园环境

1.保护山水田园,修复生态环境

保护山水格局,城镇建设与环境统一;预留视线通廊,做到显山露水。

2.全域协调统筹,建设美丽乡村

提出镇域乡村建筑风格、色彩与形式的管控要求,保护乡村传统格局与历史空间,促进镇域整体风貌的协调统一。

通过对乡村的农房、公共空间进行改造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山水秀美、设施完善、生活便捷的美丽乡村。

三、整体格局

1.顺应山水,契合地貌

①水网地区小城镇:

水网地区的城镇,应顺应原有水系形态进行布局、营造多样滨水公共活动空间,避免城镇建设强行对河流水系截弯取直、填河围湖。

②山地、丘陵地区城镇:

山地、丘陵地区的城镇,应顺应地势,建筑随地形条件布置,避免城镇建设削山平地、破坏地形起伏。

③平原地区小城镇:

宜采取相对集中布局方式,避免侵占耕地;

保留镇区内部林地、池塘等自然资源,建设为公共开敞空间。通过防护林带或生态廊道的建设,将外围农田等自然要素引入镇区内部,构筑平原地区小城镇特色的风貌。

2.用地混合、新旧区协调

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的适度混合,推进产镇融合发展。避免采取功能分区的方式割裂小城镇生产、生活空间。

镇区规划建设应延续原有的格局和肌理,协调好新老镇区的布局关系和风貌特征,避免新老区各自为政。

3.路网格局合理

①顺应地形,延续肌理

滨水地区的路网要顺应河流走向,随水岸线布局。

山地、丘陵地区路网要顺应等高线布局,人行步道可采取垂直等高线布局方式。

②提高路网密度,增加支路和巷路

小城镇居民绿色出行特征明显,日常出行以步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为主,步行出行比例达50%,对支路和巷路需求高,需增加路网密度,小城镇的道路网密度不宜低于12km/km2(不含巷路),道路间距以100-150米为宜。

四、建设强度与街坊形态

1.控制建设高度与强度

编制科学的详细规划,重视规划管理,控制建设高度与强度。

2.推行开放式街坊住区

①住区不宜设置封闭围墙,实现破墙透绿、设施共享,增强小城镇的活力和亲切感


(未完,全文共3458字,当前显示115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