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新常态下如何提升农行营业网点服务质效

随着互联网经济和金融的迅猛发展,各大中小型银行的进驻,在咄咄逼人的竞争压力及市场经济大背景下,银行与银行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在于营业网点服务质效的竞争。营业网点是银行直接与客户沟通的第一窗口,代表着银行的实力和整体形象,是银行形象展示和产品营销的平台和阵地。在同行业竞争中,农业银行点多面广,目前云南省对外营业网点679个,在四大行中占比44%。因此,全面提升农行营业网点质效已剑在弦上。现结合自己在农行一年多的柜员工作实践,就如何全面提升网点服务质效谈一谈自己粗浅的想法。

目前,我行通过网点软导,存款保险制度、“三化三铁”的实施,在服务质效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依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一)贷款风险增加。由于近几年经济萧条,特别是钢铁行业的滞后,致使许多中小企业关闭破产,不良资产增多,贷款难度加大。2014年农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49.7亿元,增加352亿元,不良率1.54%,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0.29个百分点。不良贷款“双升”,创三年新高,其中30%集中在中钢集团等国有企业。增加了贷款资本占用,影响了我行利润指标、

(二),员工压力大

1、低端客户偏多,业务量大。例如通海支行的七个网点,每月中下旬,来缴纳电费的客户络绎不绝,由于农村客户偏多,有百分之三十的客户不会签字、输密码。素质太低的客户还会因为没听懂一句话、补填单、不会设置密码变得无理取闹,干扰正常交易秩序,甚至投诉员工。他们的行为严重影响到正常业务的办理,大大降低了服务质量,而且也影响到高端客户的拓展,无形中给农行员工增加了许多压力,影响工作情绪和质量。

2、农行员工老龄化速度加快,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够。由于总行曾实行人员“零增长”政策,造成员工未能梯次配置。近几年虽然加大了新员工的招聘补充力度,但因历史欠账太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员工年龄结构性问题。目前,基层行基层员工年龄偏大。2014年末,全行在职员工平均年龄42.85岁(含劳务派遣用工,如果不含则为43.43岁),其中,35岁以下3212人,占比23%;36——50岁7810人,占比56%;51岁以上2895人,占比21%。虽然新入行的员工均为大学生,自身素质较好,多数很快就能成为“业务骨干”,但所占比重太少,难以改变客户基数大的局面。经常来不及喝一口水、上一个厕所,就忙到下班,致使新员工工作压力太大,疲于应付客户,降低了服务质量。


(未完,全文共3321字,当前显示100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