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探究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体系构建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韶关市地质灾害的特点,简要地分析了地质灾害的防治管理对于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现阶段地质灾害的防治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4)-7-283-2

1前言

勘察区外围河流主要为东南部的北江,直线距离约6km。北江为珠江三大水系之一,干流全长468km,流经韶关市、英德市、清远市至佛山市三水区,与西江汇合后经珠江三角洲注入南海。据广东省水文局韶关分局韶关水文站资料,韶关市区从1953年至2006年最高洪水水位为57.50m,历年实测北江最大流量为11000m3/s。场区处于山前平地,区内地表水主要为排洪渠内水体及低洼积水。区内有一条5×4m的排洪渠通过,水流方向由南向北流,雨季带来强降雨,雨量充沛,会致使地表径流丰富,冲刷强烈,对勘察区影响较大。据区域地质资料,勘察区出露的地层为石炭系石磴子组。石磴子组主要分布于芙蓉山向斜、莲花山向斜南东翼韶大欧村一带。岩性为海相中厚层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夹薄层炭质泥岩。厚度254~373m。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区内断裂主要为大坡头断裂。大坡头断裂位于芙蓉山向斜的北西翼。见有石炭系石磴子组逆冲于测水组之上。大坡头断裂位于勘察区的东南侧,离勘察区的较远,对勘察区的稳定性影响较小。场地内现裸露塌陷约8m×5m×3m的深坑,场地发育的不良工程地质有填土、淤泥质土及岩溶。根据对场地踏勘和物探勘察的资料显示,造成地面塌陷沉降的原因,主要为勘察区软土层未经处理,沟渠基础置于填土层和淤泥质土之上,由于填土层和淤泥质土自重固结,产生变形开裂造成水渠结构破坏,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径流淘蚀淘空土层,从而引起地面塌陷。

2地质灾害的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2.1缺少专项的资金

在《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规定。由于自然的因素所造成的特大型地质灾害。应该治理的,由国务院的国土资源主管的部门就会同灾害所发生地的人民政府组织治理。由于自然因素所造成的其他地质的灾害,应该治理的,而在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应该由本级的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的部门组织治理。而现在国家根本就没有地质灾害治理的专项资金,而地方的政府也没有这项专项资金。每年的地质灾害需要治理的地方非常多,但资金却不能得到落实。现在的情况就是,除非政府的主要领导对某些隐患点有批示,这样才会到市财政的部门落实治理分资金,而因为每年的治理资金没有纳人到财政预算,就非常难得取到治理的资金。

2.2地质灾害治理的规范不完善


(未完,全文共3670字,当前显示109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