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小课题展示发言稿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学习语文,当然要上好语文课,读好语文书,但也不能死守课堂只读课本。课堂之外有万水千山,课本之外有万紫千红。从不光顾课外读物的同学,绝无可能学好语文;从不阅读经典作品的人,绝难全面提高科学人文素养。语文课外读物浩如烟海,应当有所选择,使学生把最宝贵的时间花在最该阅读的作品上,是我们选择这个课题研究的目标所在。

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缺席颁奖典礼,她在诺贝尔获奖的官方网站上发表了获奖致辞,说:“作家不会从没有书的房子里突然冒出”,“因特网用其虚无引诱了整整一代人,理性的人们即使承认他们为此而上钩,但却难以再得到自由。”现代社会对书本的追求和阅读现状令人担忧。中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关注他们的阅读现状,对其阅读进行方向引领和方法指导已经是当务之急。对中学生名著导读进行设计研究有其现实的意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做好引领和指导工作,肯定有很大的作为空间。

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着高耗低效现象。尽管已经实施了新课程,有了相应的新教材,新教材构成中有名著导读专题,推行了学生推荐书目,在教学上已提出了新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也注意了教学方法的改进,但语文阅读教学仍然过多局限在课本“积累”的层面上,学生自发阅读过于散漫收效不高,这主要是受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没有把教学认识、教学发展作为一个能动的过程加以研究,而是仍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储存知识为主。重教师讲授,轻学生探究;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课本知识的传授,轻主动获取各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责任不在学生,而在教师在于教材。关键在教师的观念没完全改变,同时也是欠缺更丰富更有价值的阅读材料和书目、时间精力所限不能系统化制定个性化阅读方案。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1、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努力探索以课堂为主阵地,通过名著导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让阅读优秀课外读物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学生阅读、写作和创造能力。提高教师自身阅读指导教学的能力,研讨开发出一套可操作、推广性强的课外阅读指导方案。

2、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在语文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阅读文本,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有这样的目标要求,如果不快点行动起来,自己动手丰实拓展学生阅读的空间,理想状态就始终只是镜中月水中花。


(未完,全文共3379字,当前显示110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