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改革开放30年国有林场改革与林业产业发展剖析

丹江口市林业改革开放30年概述

丹江口市位于鄂西北山区,系秦岭山系东段余脉南坡。属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以汉江为界,形成南北两大自然块,汉江自西北向东南穿越全境,将市域分割成两个地域单位,俗称“江南”,“江北”。境内山地多,气候温和,劳力充足,有利于发展林业。历史上的均州,以层峦叠翠环境佳而驰名。抗日战争爆发,抗日部队及避难群众云集均县。构筑军事设施,长期伐木,采薪;民国时期,抵住豪绅课租盘剥太重,山区群众为维持生活,被迫毁林种粮,使森林遭到严重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市人民在开发利用森林的同时,坚持植树造林。经过人民公社化,大办钢铁,农村社教运动,“农业学大寨”。割资本主义尾巴,以及单纯发展用材林,等等,使集体山林和农民自留山反复遭到折腾,导致林业发展缓慢,结构失调。改革开放以来,林业生态环境恢复形势开始好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通人和。我市农村开展实施林业“三定”政策。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的林业“三家”工作,做到了稳权定心,从政策上保证农民兴山致富。经济体制改革,给林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推行承包经营的林业生产责任制,改革林种结构,大力发展经济林,造林面积实在,造林成活率比1979年以前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颁布实施,使我市走上了依法治林的新阶段。乱砍滥伐森林开始得到制止,木材限额采伐纳入管理工作内容,林政工作得到加强。后相继实施了“十年绿化丹江”、封山育林、基地造林、退耕还林、长防林、日援友好林、生态公益林等一系列造林绿化工程,实现了林业的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之初,我市森林覆盖率仅32.3%。到2006年,林业用地面积331.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9.3%,森林总面积达184.6万亩,活立木总蓄积284.7万立方米。我市先后被国家林业部、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全国绿化先进单位”、“林业系统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是森林资源稳步增长。2001年,我市先后被列为全国退耕还林实施县市和长防林二期工程建设区,通过大力造林育林和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全市森林面积和蓄积实现“双增长”。2002年被正式列入全国退耕还林项目实施县市。2005年,被列入全国第二批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单位。2006年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将我市列为工作联系点。近年来,丹江口市委、市政府抢抓历史机遇,确立了“生态立市”的战略方针,2001-2006年,全市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36.9万亩,累计封山育林180万亩,义务植树700万株,完成林业育苗1.5万亩,林业用地面积增加了7.5%,森林面积增加了15.3%,森林覆盖率由34.2%上升到39.3%,水土流失面积由1697平方公里下降到164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量由每年869万吨下降到每年696万吨;土壤侵蚀模数由5214吨/平方公里下降到4210吨/平方公里,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未完,全文共4879字,当前显示121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