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郊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和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它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村面貌的根本措施,也是实现国民经济平衡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举措,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十一五”是我县爬坡过坎,走出拐点,迅速转型,全面提升的重要时期,新农
村建设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县这样一个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市搞新农村建设,我认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基本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坚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统一;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结合实际,突出特色,不搞齐步走;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要解决问题,发挥优势,转变劣势,稳步推进这么几个原则。
一、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近年来,农民收入虽然逐年增多,但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依然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为突出的矛盾。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业保护政策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趋扩大,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从而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步发展。
2、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由于多年来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加之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渠道变窄,这一矛盾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村镇建设杂乱无章,人居环境条件恶劣。各乡镇基本没有进行科学的建设规划,农户住宅位置沿袭历史,随处而建,比较凌乱。农户住宅大部分是普通砖瓦房,还有的是年久的土坯房,安全系数不高。同时农户基本没有环保意识,随意堆放农作物副产品、肥料等。村巷卫生很差,人畜杂居,人畜混居,秩序很乱,脏乱差问题十分突出。
3、劳动力素质低下。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常常有造假行骗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这种状况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未完,全文共7107字,当前显示111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