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河南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方针政策,对于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三农”工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新农村建设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关注的热点。但在实践中,一些地方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和认识还存在偏差。本文拟就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问题进行研究,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的由来和发展新农村建设问题,其实是一个老问题,资本主义国家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在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有,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也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则是近三十年来改革开放发展进程中提出的一个新课题。这是随着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必然出现的一个历史进程性的问题。经济的现代化过程中,工业取代农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必然产生一个农业如何现代化的问题,其实就是所谓的新农村建设的问题。

1、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新农村问题的提出

我国近代曾出现了三位“乡村建设运动”的先驱——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先生,都从事过农村社会发展新模式的实

1验。毛泽东早年也撰写过一篇《新村计划》,他当时的合作社思想,深受日本的新村主义的影响。

晏阳初先生搞“博士下乡”,在河北定县建立“社会实验室”。他认为中国农民普遍存在“愚、贫、弱、私”四大病害。提出以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连环教育的三种方式,实施四大教育:即以文艺教育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治弱,以公民教育治私,以此达到政治、经济、文化、自卫、卫生、礼俗“六大建设”。

梁漱溟先生主张“乡村文明”、“乡村都市化”,先后在广东、河南以及山东邹平等县从事乡村建设实验,建立政教合一的乡村学校,发展农村教育,培养农业人才,传授和推广农业技术,推行禁烟、禁赌、放足等社会改良;进行农村行政组织改革,举办合作社,组织乡村自卫团体。

卢作孚先生主张“乡村现代化”,在重庆北碚开展乡村建设实验。作为著名的实业家,他筑路治河,开矿建厂,兴办银行、邮电、电站、农场,发展贸易。他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服务的同时,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卫生、市容建设。

这三位先驱同气相求,各自树立了成功的先例,在思想上也各有千秋。例如梁先生比较坚守中国的文化传统,并不完全认同西方的城市化理念。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重视教育。

2、建国后我们党对农村建设问题的探索

2中国的农村问题和农村建设,毛泽东等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做出了大量的艰苦的探索。毛泽东的农村建设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农村建设集体智慧的结晶,有很多真知灼见,当然也有历史的局限性,其中留下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参照、借鉴和指导意义。

1949年以后新政权通过实行土改,把土地分给了农民。土地改革完成之后,我们面临的是“汪洋大海般”的分散的个体经济。这种经济规模小、生产水平低,带有很大的脆弱性和自发性,若不及时地加以组织并引导它们走集体化道路,不但农业生产力得不到发展,也会极大地阻碍农业现代化,而且还会产生新的两极分化。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在我国土改后的农村较为普遍。对此,毛泽东坚定地指出:“就农业来说,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农业惟一的道路,发展互助合作运动,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这是党在农村工作的中心。”并指出:“对个体经济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搞互助合作,办合作社,这不仅是个方向,而且是当前的任务。”


(未完,全文共9375字,当前显示143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