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积极主动提供服务 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

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也是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全能政府”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限政府”转变的一个重要内容。服务型政府是针对传统管制型政府的弊端而提出的新概念。在传统管制型政府模式下,行政权力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缺乏自主的空间,政府控制着社会资源的支配权和分配权,社会公众对政府产生了绝对依赖性,形成了事实上的“全能政府”运作方式。而服务型政府强调的是政府责任的有限化。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重要的是明确政府行为与市场调节和社会自我调节的边界,政府的行政能力、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社会的自我调和能力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挥作用。

近年来,在各大中城市最引人注目的社会建设工程之一便是城市社区管理在探索之中不断前进,不断发展,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社区管理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管理”,更涉及到多方面的制度创新,成为再造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一个制度创新过程,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个基础平台。社区管理不仅对原有的居委会管理体制进行了创新,同时将政府公共服务的触角引向社区,方便了居民群众,改善了公共服务质量,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社区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依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政府发展公共服务需要社区这个平台,需要通过这个平台来延伸自己的服务,也需要这个平台来分担部分政府需要转移的工作职能;另一方面是社区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社区已经在承担着很多公共服务到社区的功能,社区自治功能的发挥也在改变政府一统天下的局面,政府行政功能和社区自治功能正在各自的领域内发挥作用,相互支持,相得益彰。

一、城市社区体制改革要求政府改变指令型的工作模式——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倒逼机制

从2000年开始的城市社区管理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原居委会管理体制,建立新的社区居委会,构建社区平台;第二阶段:依托社区平台,推进各项服务和建设事业进社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第三阶段:深化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基层管理机制,加强各项服务,进一步提高社区建设水平。贯穿这三个阶段始终的则是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工作运行机制的创新,时下的社区居委会与2000年以前的居委会已不可同日而语。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计划经济的理念浸染到政治和社会领域,所有的资源都由政府部门所掌控,居委会实际上成为街道办事处的“下级”,街道办事处与各居委会之间签订工作目标,街道办事处对居委会主任进行考核,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对居委会主任行使任免权、调动权是改革前的惯常现象,城市管理实际上形成了市——区——街——居委会四级架构,而且人们往往将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放在一起来谈,统称为街、居工作。而社区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实际上是真正落实《居委会组织法》,顺应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后加强城市基层管理的需要,将作为政府派出机构的街道办事处和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居委会重新定

位,对城市社区进行重新调整划分、重新组建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的地域界限得以明确,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相对独立性得以确立,要求社区居民委员会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代言人作用,同时要求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居民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的工作要求逐步成为基本的工作运行机制。


(未完,全文共6312字,当前显示135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