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九大旅游业态,助推“森林小镇”建设

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建设品牌

北京市推广八大新业态,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方式转变

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张晓军

编者按。2007年,北京市旅游局在对全市乡村旅游新业态进行全面调研、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驿站”、“采摘篱园”、“民俗风苑”、“养生山吧”、“休闲农庄”、“生态渔村”、“乡村酒店”、“山水人家”八种乡村旅游新业态,并委托权威机构起草了上述八种新业态的准入评定标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该标准作为市级地方标准,界定和明确了具有鲜明“首都特色、产业特点”的北京市乡村旅游八大新业态,在全国首次以标准化的全新产业管理和促进理念及措施,实现乡村旅游从传统民俗村(户)向现代特色化、从初级观光向高级休闲、从同质化向差异化、从单体经营向产业集群的转变,推动北京乡村旅游的升级换代。

一、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阶段

北京市乡村旅游业历经自发发展(1998年以前)、数量扩张阶段(1999年至2002年)、规范发展阶段(2003年至2006年)三个阶段,目前已进入品质提升阶段,呈现快速发展与品质提升并进的局面。目前,北京市乡村旅游还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四点:一是初级观光产品比重大。北京市乡村旅游产品中高端休闲旅游产品比重较小,大多数旅游活动形式仍停留在浅层面的走马观花式,未深入挖掘乡村旅游地的“地格”,缺乏参与性、休闲性、体验性强的旅游产品;二是产品开发同质化严重。北京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存在严重的同质化倾向,乡村旅游产品的特色体现不足,大多数乡村旅游地将市场竞争重点放在价格及硬件实施改造升级上,仅仅靠提高实施档次进行竞争,未从产品特色等更高层面寻求突破;三是产品布局单体化明显。北京市乡村旅游产品仍处在单打独斗的层面,产品多为单体化布局,没有形成集群和集聚,严重影响了产品体量和市场影响力,导致重复建设、同质开发,造成对乡村旅游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四是产品标准体系不完整。北京市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视乡村旅游产品标准体系建设,但现存标准尚不能改变目前乡村旅游产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产品开发类型趋同、产品文化特色不足、产品布局单体化等诸多问题,北京市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

仍存在经营不规范的现象。

二、产业转型呼唤特色化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市委市政府对北京市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科学部署,提出了全新发展思路。在2008年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指出,未来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树立大旅游观,积极调整旅游产业结构,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以投资、消费双轮驱动,打造城市、郊区两个市场,坚持“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积极培育具有首都特色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大力推动首都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努力把旅游产业培育发展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

北京市旅游局从提高首都市民生活幸福指数,满足多元化、休闲化市场需求,完善北京旅游产品体系,优化全市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的战略高度,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给予了全新理解和重视。北京市旅游局张慧光局长指出:“走特色发展道路,大力促进民俗旅游向乡村度假旅游产业转型,提升郊区民俗旅游的质量和水平。各远郊区县要紧紧围绕自身资源特征,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最终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小城镇、特色村落、特色乡村酒店、特色民俗活动和特色沟域文化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并把乡村旅游发展与山区生态搬迁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以旅游发展带动郊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未完,全文共6281字,当前显示145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