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建设两型社会讨论提纲

中国的循环经济建设的提出和具体成就

骆梅

(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10级对外汉语班2010310119)

摘要。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及我国建设两型社会工作的提出过程。循环经济的定义及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性,我国循环经济的具体实施。

关键词:两型社会资源节约资源问题循环经济中国特色循环经济企业个人正文:

1.两型社会的定义

我们所说的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其中“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两型社会建设就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简称。[1]

2.建设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我国在清朝是就自诩为“天朝上国”,土地广袤,资源丰富。然而,自二十世纪以来,或者说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致使人口迅速增长。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2](其中不包括港澳台的人口)。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政府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口增长过快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利,还会对居民的就业、住房、交通、医疗等方面造成极大困难;如果不能有效地遏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土地、森林和水资源等构成的巨大压力,那么未来几十年后的生态和环境恶化将不可避免,这无疑危及人民起码的生存条件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在中国出现的那些资源短缺现象及事故,无不昭示着这一认识的正确性。如2010年中国西南大旱,是西南五省市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的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这一水荒给当地的人民带来了生存的极大威胁,也给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再如近几年的黄河断流、长江断流及众多内陆湖泊的萎缩枯竭都给我们敲响了一警钟。我们的母亲河的生命都遭受了威胁,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再来就是各大城市的水荒、电荒、油荒等等问题,都迫切需要我们及时解决。


(未完,全文共3447字,当前显示94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