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营造良好的机关风气

营造良好氛围,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汪同滨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

【摘要】

发展民营经济良好氛围欠缺,既有历史、和体制的原因,也有民营经济自身的因素。发展民营经济良好氛围的欠缺,不利于民营经济与合肥的发展。营造重民企、亲民企、安民企、富民企的社会氛围,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体制障碍,也需要民营企业的自我塑造。

【关键词】

民营经济社会氛围

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私营等民营经济和全国一样,获得长足发展,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对民营经济重视不够、热情不足、支持不力的情况,在一些部门、单位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发展民营经济良好氛围的欠缺,不利于民营经济与合肥的发展。我们要为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做出努力。

一、发展民营经济良好氛围欠缺的原因

发展民营经济的社会氛围,是人们对民营经济的看法、态度和行为的外在表现,是人们的观念、心理与行为的集合,形成于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发展民营经济良好氛围欠缺,既有历史、和体制的的原因,也有民营经济自身的因素。

1、发展民营经济良好氛围欠缺的历史因素

首先,合肥近代工商业比较薄弱。近代合肥作为皖中小城,长期处于农业社会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一些近代工商业,1893年,合肥设

1立庐州电报局。1894年,李鸿章家族在合肥设立“李栈”,筹办招商局,经营合肥至芜湖的小轮船运输业。1901年,合肥开设庐州邮务局,1903年,肥东人洪明炯在合肥开办洪远记毛巾厂、华阳毛巾厂、洪远记染坊等企业。外省移民和外埠商人开始来合肥投资,也多是资本规模很小的店坊,与当时江、浙、粤、闽等省的城市和其它大城市相比,合肥的工商业十分薄弱。

其次,本地的历史文化遗产重民营经济、亲民营经济的内涵不足。古代合肥历史文化社会影响较大的,如“三国故地”、“吴王遗迹”“包拯家乡”等,缺少商业文化的内涵;近代重要历史人物发散的文化信息具有两重性。李鸿章(1823—1901)是晚清军政重臣,洋务运动的实际主持者。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1836—1896)在台湾兴办洋务也多有建树。一方面,洋务派师夷之长,在中国率先兴办现代工商业,刺激、催生了民间现代经济(民营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洋务派所办企业具有浓厚的封建性与垄断性,它与侵入中国的西方资本又抑制了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

近代合肥工商业薄弱,本地的历史文化遗产重民营经济、亲民营经济的内涵不足,社会影响不大。这使合肥发展民营经济良好氛围的形成缺少历史的传承,先天不足。

2、发展民营经济良好氛围欠缺的体制原因


(未完,全文共3741字,当前显示110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