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发展绒山羊产业 促进农牧民增收1综述

第39期:我县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及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发展以日光温室、棉花、制种、草畜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全县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民收入逐年提高。2008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4.9亿元,比上年增加3.11亿元,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5744元,比上年增加616元,增长12%。

一、我县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发展思路。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推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为已任,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精神,按照省委“四抓三支撑”和市委“三化促三市”的战略要求,团结和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大力弘扬金塔精神,积极进取,艰苦创业,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农民收入逐年提高。

2、把握市场信息,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各级组织检查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切入点,广泛搜集市场信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明白纸等各种形式将先进、实用的信息及时产地给广大农民,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尤其是农口各部门面对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获利较大的实际,采取市场预测、算账对比、科技助推、订单保证的办法,引导广大农民种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积极推动农业结构由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转变。2008年,全县粮经草比例达到了22:76:2,农业结构实现了由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的转变。

3、发展重点产业,稳步推进农民增收。按照“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全县各级组织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形成了棉花、肉羊、制种、日光温室四大优势和主导产业,支撑着全县农民持续增收。在棉花产业发展上,主攻品种效益,狠抓超高产栽培和膜下滴灌,棉花栽培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年实现棉花收入近5亿元,农民人均棉花收入4400元;在草畜产业发展上,主攻提质增效,狠抓肉羊品种引进改良和小区建设,已经建成肉羊温精授配点109个,年改良肉羊10万只以上,建成了100万只肉羊生产基地,年实现畜牧业收入2.5亿元,成为全省农区最大的养羊县。在日光温室产业发展上,市、县财政加大扶持,县上各级组织加大工作力度,全县累计日光温室总面积近3000亩,年收入2000万元。在制种产业发展上,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发展制种生产,建成了中东镇、金塔镇、古城乡、西坝乡等四个制种重点乡(镇)。年制种面积在5万亩左右,年均收入9000万元,成为国内最理想的种子繁育基地之一。

4、推进科教兴农,认真落实重点措施。全县各级组织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紧盯种、养、特、优四个重点,抓住引、繁、育、推四项措施,加快普及名、优、新、特品种,积极推广高、新、精技术,使棉花新品种更新换代、棉花膜下滴灌、超高产栽培、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肉羊温精授配改良、高代肉羊杂交改良等一批关键增收措施得以落实,科技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加。2008年,全县农业科技覆盖率达97%,科技成果转化率达65%,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4%,

5、狠抓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


(未完,全文共5009字,当前显示139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