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沈阳市满族中学发展历程大事记

沈阳市满族中学建校原址曾是清初爱新觉罗氏子弟学校,距今380年。

清初太宗天聪五年(1631年)皇太极颁布《读书令》(即《劝学令》)下诏要求诸贝勒大臣子弟就学读书,“使之习于学问,讲明义理,忠君亲上”。此诏一颁,促成了就学热潮,此为满洲贵族宗室子弟教育的开始。

崇德元年(1636年),盛京满族教育规模有所扩大,建立学校,考取儒生,凡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子弟皆入学。为盛京八旗官学之始。

康熙三十年(1691年),正式设立盛京官学,在盛京城八旗驻防左右翼各设一学。到雍正十年(1732年),每翼官学又增加盛京内务府学生30名。康熙皇帝来东北祭祀三陵,驻跸盛京(沈阳),召见了官学的学董、学监和有功名的教习,并亲书“天潢维城”大字匾额赐给八旗官学。维城二字取自《诗经.大雅》中的“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天潢”取自曹植文中的“分支若水,疏派天潢”。用“天潢”代表皇族,“天潢维成”代表皇族无论远门近支都是国家的屏障。

高宗乾隆二年(1737年),盛京宗室觉罗(从太祖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辈份开始算起,然后按嫡旁亲疏,分做“宗室”和“觉罗”两大类。凡属塔克世本支,即努尔哈赤及嫡亲兄弟以下子孙,统统归入“宗室”;塔克世叔伯兄弟支系的以下子孙,统称“觉罗”。)由于皇族子弟不断增加,于是,于天佑门外(今小南门外,五爱服装城)设立宗室觉罗官学,因入学学生均为皇族,又简称宗学(群众称之为皇学),宗室觉罗共为一学,凡20岁以下,10岁以上愿入学者,分清、汉书肄业,兼习骑射,不限额数。后改设宗室学一所,觉罗学一所,二学共用房42间。每学额设学生10名肄业。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因兵事宗室觉罗皇学停办。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八月,盛京将军赵尔巽奏请清廷在其地改办学堂,清廷诏准,并取康熙“天潢维城”匾额“维城“二字命名,定名为官立维城两等小学堂,九月十六日开学,招高初等学生共四个班,全为皇族子弟,供给颇优,堂内规律及其严整,称为诸校之冠。

民国元年(1912年)清政府灭亡,作为清朝皇族子弟读书的官立维城两等小学堂,被改为奉天省公立筹边学校。

民国四年(1915年)袁世凯颁布《七项教育宗旨》,提倡尊孔读经奉天各校恢复中小学读经一科,这期间,官立维城两等小学堂也由筹边学校正式改为奉天省立第四中学。

民国八年(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在北平爆发,奉天地区师生和爱国人士及市民奋起声援,奉天省立第四中学的部分师生也加入这一爱国行动行列当中。这一行为,引起政府的极大不满,并遭到镇压。同年九月,奉天省立第四中学被迁至大东门外甲等农业学校旧址,并改名为高师附中,十二月被迫停办。民国二十年(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出兵攻占沈阳,继而占领东三省,建立伪政权。

伪康德元年(1934年)八月十四日,由部分爱新觉罗家族人士发起,伪满皇帝溥仪,大臣熙洽、吉兴等以个人名义捐资,在原盛京宗室觉罗学校舍恢复奉天维城学校,董事长溥杰,副董事长宝熙和吉兴,校长庆厚。

伪康德八年(1941年)十二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奉天第七国民高等学校、维城学校和大同实业学院等学校的一些教员,因有“反满抗日”思想而被捕。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初,日本帝国主义者推行“教育一体化”,维城学校奉命改为维城国民高等学校,不久又强行将奉天维城学校与南邻大同学院(系日本人办的私立学校)合并,成为伪省立第十二国民高等学校。至此维城学校结束。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


(未完,全文共9003字,当前显示145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