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后继有人是根本

【微信江南非遗编辑】

6月8日,我国将迎来第八个“文化遗产日”。近年来,我国在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方面开展的大量工作卓有成效,也越来越引起世界的瞩目。

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作为文化遗产大国,中国于2004年率先加入该公约,通过积极履行公约义务,学习借鉴他国保护经验、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逐步形成了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中国经验”。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成为中国非遗保护的里程碑。

迄今为止,我国已有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蒙古族长调民歌、端午节、中国书法、皮影等36项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文化部门在全国范围内普查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近87万项,国务院公布的3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共1219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986名。截至2011年,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10多亿元专项保护资金。

教演员、育观众后继有人是根本

2012年12月5日,我国申报的“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优秀实践名册”,成为我国首个入选该名册的项目。“后继人才培养应涵盖以下三大内容:一是职业后继人才培养;二是潜在后继人才培养;三是欣赏者后继人才培养。”泉州市木偶剧团团长王景贤表示,职业后继人才培养是主体、核心;潜在后继人才主要指今后可能成为职业后继人才的青少年、儿童,是未来和希望;欣赏者后继人才应该是不分地域、不分国籍、不分文化背景和社会地位的广大欣赏群体,这是基础。

“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启动于2008年,但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工作在此之前早已展开。”王景贤说,泉州市木偶剧团与福建艺术学校和泉州艺术学校结合,已经培养过1978届、1992届、2006届3批中专生和大专生,目前剧团在岗的传承人大多是艺校毕业生。2011年,泉州市木偶剧团与上海戏剧学院合作开办提线木偶表演专业本科生班。“与专业院校结合,至今仍是我们培养职业后继人才的主要途径。”


(未完,全文共2832字,当前显示87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