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整农业结构的思考
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由过去的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同时,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剧,农业发展的目标、条件与环境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已从过去的资源约束为主转向以需求和资源双重约束为主;农产品供求的主要矛盾开始从供给总量不足的数量问题转变为供求之间因品种和品质不适宜而形成的结构问题和“农民增产不增收”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要注重有效配置农业资源
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质是合理、有效地配置有限的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农业资源,使之发挥出更好的效果,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合同定购制度,使合同定购数量与价格的确定能切实起到保护农民利益的作用;发挥价格杠杆对农民进行结构调整的激励和诱导作用,除了反映在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方面外,还集中反映在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水平;在政策上引导和鼓励农民在流通环节进行合作,构造新型的流通合作组织,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散弱小的农户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重要保证。
对土地资源进行进一步规划,一方面围绕区域比较优势,通过资源整合开辟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产业链条,在国内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特别是培育和发展外向型农业生产和加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资源整合,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在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实验和创新农业生产的新的机制,新的组织形式,在农产品品质一致性、农产品生产技术服务、优秀农产品推广、农业生产要素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突破,实现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增强农业经济发展的后劲的目的。为适应农产品国际竞争要求,加快劳动力转移,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和应用农业机械技术作为农业发展的目标,加大农业固定成本的积累和农业投资力度,逐步加快农业资本积累的步伐,逐步改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生产成本中固定成本的增长。
(未完,全文共2928字,当前显示89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