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一

消费市场日益强大流通方式创新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消费领域发生历史性巨变,市场化改革成效显著,流通方式创新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步显现。消费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优化调整,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一、内贸流通体制改革成绩斐然,消费基础性作用不断

增强

(一)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

性作用逐步显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商品市场发展大体经历了资本主义旧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的建立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市场快速发展和加速扩张等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国有经济快速发展,打破了公有制商业“一统天下”的局面,流通领域呈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1952年我国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占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全民和集体所有

制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占比超过90。而2018年我国流通领域主要行业——批发和零售业中限额以上国有企业数量仅占该行业限额以上企业总数的1左右,销售额约为该行业限额

以上单位全部销售额的3;私营企业数量占该行业限额以上

企业总数的比重超过60;港澳台投资和外商投资企业数量

占比为15左右。经过长期的市场培育和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商品流通体系日益完善。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持续增强。国内商业作为我国开放最早、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领域之一,已逐步形成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开放竞争的格局,市场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完善。总体来看,我国商品价格形成过程主要分为计划经济时代农副产品“统购统销”和20世纪80年代“调放结合”“价格双轨制”“价格闯关”,以及放开价格、完善机制等几个阶段,基本实现了从政府定价向市场机制定价转变。20世纪90年代有关部门颁布了新的价格管理目录,放开了绝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当前

97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实现市场调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步显现,为消费市场较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消费品由数量短缺向供给充裕转变,零售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生活资料类商品由短缺匮乏、种类单一向供给充裕、品种繁多转变,居民消费由基本生活型向发展享受型转变。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生活资料严重短缺,农副产品以统购统销为主,消费品实行调拨分配,大多凭证定量供应,市场处于全面紧张状态。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为国内市场发展开

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消费需求强劲,购销活跃,消费总量持续扩大。2018年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饮料烟酒、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分别为19689亿元和13707亿元,分别是

1952年食品和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的133倍和270倍,年均分

别增长7.7和8.9。2018年末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冰箱拥有量分别为121.3台、97.7台和

100.9台,而1981年分别仅为0.6台、6.3台和0.2台。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52年

的277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80987亿元,年均增长11.6。

其中“一五”至“五五”时期年均增长7.6,“六五”时期

年均增长15.0,“七五”时期年均增长14.0,“八五”

时期年均增长23.3,“九五”时期年均增长10.6,“十

五”时期年均增长11.8,“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18.1,“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13.8,2016—2018年年均增长约

10。

(三)经济发展方式从投资驱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换,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


(未完,全文共6843字,当前显示149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