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山洪灾害防治措施与成效

秦巴山区山洪、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措施初探

谢兴发

(佛坪县水利工作队陕西佛坪723400)

摘要陕南秦巴山区每年汛期暴雨频繁,如何有效防御和减轻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成为秦巴山区防洪减灾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佛坪“8.30”山洪、泥石流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针对秦巴山区山地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山洪灾害防御对策

2007年8月30日5时至10时,佛坪县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区降特大暴雨。城区周围3小时持续降雨达150毫米,最大1小时雨量为68毫米,为历年来罕见。短时内的急骤暴雨迅速形成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多股山洪、泥石流涌入县城大街小巷,山洪、泥石流最高达1.5米,多处房屋被冲毁。城区街道淤积量达3万m3。市政基础设施严重受损,水毁、堵塞排洪沟及排水管6322米,检查井、雨水井430眼,水毁公厕2座,电力、供水等全部中断,通讯不畅,整个县城陷入半瘫痪状态。据初步统计,全县1.3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4000人,因灾死亡2人,受伤3人;农作物受灾470公顷,绝收120公顷;倒塌房屋600间,损坏房屋2000间,房屋进水5700间。水利基础设施继2002年“6.9”洪灾后又遭受重创,县境内三条县、乡公路全部中断,大部分乡村道路不同程度被毁,此次洪水、泥石流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非常惨重。

1灾害成因分析

此次山洪、泥石流灾害由大气降水、地质结构、地形地貌、岩土性质等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但也与人类活动如违章建筑占居排洪沟道等密切相关。

1.1气象自然因素

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佛坪地处秦岭南坡,属北亚热带北缘,受南北气候的影响而成为汉江北岸支流强降雨区,其降雨量充沛且大部分集中在夏秋两季,构成降雨集中、1

强度大。2002年6月9日在佛坪县城实测日降雨量222.8mm,暴雨强度50.4mm/h。2007年8月30日县城区3小时降雨量150mm,最大暴雨强度68mm/h,为佛坪历史罕见,加之进入8月份持续降雨,土壤含水极度饱和,从而形成了此次山洪、泥石流灾害。

1.2地形因素

佛坪属汉江北岸支流,总面积1279km,地形北高南低,山势险峭,沟峡谷深,最高海拔2904m,最低海拔510m,相对高差2394m,沟壑密度达0.78/km。坡面土层覆盖薄,降雨入渗少,含水保水能力极差,加之坡面和沟道比降大,坡陡流程短,各支流汇流迅速,极易形成陡涨陡落的山洪、泥石流灾害。

1.3地质因素


(未完,全文共3435字,当前显示100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