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观光休闲农业的感悟与启示(改2)
成都观光休闲农业的感悟与启示
忠县农委沈国芹
12月9日至11日,随县农委考察组一行到成都市考察统筹城乡与新农村建设,先后考察了郫县农科村农家乐、新民镇“西部花乡”和锦江区新农村建设“五朵金花”,深刻感悟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广阔前景和巨大效益,受益匪浅,启示颇多。
一、三处考察点观光休闲农业发展情况及其经验
(一)郫县农科村农家乐
农科村地处“天府之国”的腹心地带,位于西汉大儒扬雄故里郫县友爱镇,是郫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中国盆景之乡”的核心地带,曾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文明村镇”等省部级、国家级称号。2006年3月,农科村经复核验收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同年4月,获得“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称号。
到了农科村,刚下车,我们眼前不禁为之一亮。尽管是冬天,这里却是绿树成荫,各种造型别致的花草盆景目不暇接,与独具特色的小桥流水、川西民居一起构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据导游小姐介绍,农科村占地4000余亩,人口2310人,花卉种植面积2300余亩。全村共有农家乐常年经营户30余户,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2010年,据不完全统计,全村已接待游1客120万余人,实现旅游收入5000多万元,人均年纯收入超过5万元。导游小姐依次带我们参观了农科村农家乐纪念馆、税家花园、静香园、乡村美等几家乐,并一路作了详细的介绍。对农科村发展,我们有如下几点感受:
一是依托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农家乐,二者相得益彰。农科村具有悠久的花卉种植的历史传统,是川派盆景的发源地和销售基地。上世纪七十年代农科村成为郫县友爱公社的农科试验队,八十年代中期撤队建村后,出现一大批花木种植专业户,整个村成为大型花木生产基地。因业务需要,以徐文康、宗竹林等农户为首,搞起非营业性的餐饮接待。1987年,村内整个园艺景观已连点成片,农家庭院经整修也形成较为优美的环境。《成都晚报》记者对农科村进行了系列报道,称这里是“鲜花盛开的村庄”、“没有围墙的农民公园”。与此同时,县内外一些来村参观的游客不断增多,村里的徐家大院率先搞起营业性的农家旅游接待,随后各家如法效仿。到了九十年代初期,农科村农家旅游接待已初具规模。2003年4月,农科村被评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到了2005年底,该村涌现了一批
三、四星级农家乐,实现了旅游服务质量的全面提档升级。总结农科村的发展轨迹是:规模发展花木产业,成为“鲜花盛开的村庄”,农家庭院打造优美环境——游客增多,因餐饮接待之需自然而然发展成“农家乐”产业——实现花木产业与“农家乐”产业相得益彰,一举两得。
二是政府扶持推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的扶持主要表现在有意识在此举办活动,扩大宣传,凝聚人气上。1992年,郫县人民政府和成都市旅游局联合举办了国际望丛赛歌会,参加赛歌
2的外籍歌手和赴会的省、市老领导、民俗专家,在此期间专门参观了农科村。在农家旅游接待点上,外宾们还参与了推豆花、挖芋头、骑牛、推鸡公车等民俗活动。原省委副书记冯元蔚专门为徐家大院题写了“农家乐”的字幅。政府的扶持还表现在对农科村配套设施建设的支持上。2005年下半年,农科村不仅完成了农家庭院风貌改造和区内道路的整修,还修建了扬雄广场及配套的牌坊、汉阙、仿古群雕及有关的亭、台景点,同时区内还建了“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史料馆”,完善了“川派盆景之乡展览园”、“川西农家民俗收藏馆”,通过一系列的精心打造,农科村从旅游配套设施、服务功能到历史文化内涵的充实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国家旅游局批准农科村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未完,全文共7390字,当前显示149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