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从模仿到创新——浅谈个人5年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从模仿到创新浅谈个人5年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重庆师范大学20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唐腾健

根据《教育科研方法》这门课程的要求,学员在学完这门课程后需要根据以往教学经验,总结出自己在教学岗位上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经验。因此,本人认为,优秀教师的教学必定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而由于我平时在学校从事的主要是行政工作,但每学期兼了少许课时在进行教学,所以“优秀教师”这一称号离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里,我只能谈一点自己曾经的探索过程和不成熟的看法。

正如老师所言,新手教师才会尽可能把课堂上要讲的每一句话都写进教案,我也是这样过来,而且遵照传统的教学环节进行备课和授课。到学校后刚开始教学时更是借鉴所谓的“优秀教案”来备课和授课。让我产生改革和创新念头的是一次和我校一位老教师的谈话。他说,现在这些教材让学生看,基本上学生能懂,照本宣科和重复书本标题的板书等教学模式应该是值得反思的,并且他鼓励和支持我进行探索。于是201*-201*年我开始利用多媒体在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中进行改革。

与其它课程相比,信息技术课程的最大特点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就知识与技能的关系而言,分析一下汽车设计师和司机的关系就很容易理解。一位汽车设计师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但可以不会开车;一位驾驶技术熟练的司机,却不一定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当然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的教师,最理想的教学境界就是让学生既有知识又有技能。因此我采取了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具体分为比喻法、悬念法、演示与实践法、任务驱动法、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法、辅助教学法。

比喻法。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老师应有能力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这需要老师多钻研教材教法。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形象地比喻的方法最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在讲计算机原理及结构时,我最喜欢将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人的手脚等器官相当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输入信息到CPU(相当于人的大脑)经过处理后,由输出设备(嘴巴等)输出来。又如,讲到“内存”时,我比喻“内存”为一唱戏的舞台,舞台往往比较小,但它后面有很大的准备的地方(即外存)。而所有的程序都必须到舞台(内存)中来,才能表演。另外,还有当我讲到“路径”这个术语时,打了个比喻寄信,要在信封上写明收信人的所在省、城市、街道、楼号和收信人的姓名,路径的概念就类似收信人地址的概念。类似的比喻法还很多。悬念法。上课时,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想想如何解决。如在教数据库时,可问学生本次期中考试的成绩在电脑里处理,将各科成绩汇总,还要排名次呢,应该怎么办。然后引出建立数据库的方法,通过数据库来完成这类任务,将轻松又准确。通过设置一些悬念,再让学生用计算机去解决,他们会觉得学习计算机确实有用,能够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从而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未完,全文共3955字,当前显示120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