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建议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引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国家投资为主体的社会公共和公益事业得到迅速壮大,行政事业单位添置了大量的通用设备、专业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等等,固定资产总额不断扩大,新会计准则在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核算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修改,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工作存在着机制不健全、管理程序混乱等诸多问题,这些情况不仅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存在着不利影响,更加不利于贯彻节约能源法,推进公共机构的节能。为此应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把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轨道。本文就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和发展对策做了浅略探讨。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运转的必要条件。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大多是财政拨款,在经费支出中列支,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因此,一些部门单位在固定资产购买、管理、核算中不按制度规范要求处理,存在账外资产、私设“小金库”等问题,损失浪费现象时有发生,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状况令人堪忧,主要表现以下方面。
(一)责任人管理机制不到位。
从目前固定资产的管理看,单位对设置资产管理部门的意识淡薄,重购置,轻管理,管理资产未做到彻底落实,单位保管固定资产的负责人,责任意识薄弱,对管理固定资产工作不重视,这就不能够保证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二)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
由于缺乏合理的、有约束力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以及固定资产购建资金来源的多样性,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随意购置现象和重复购置现象十分普遍,导致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各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的任务量所占用的固定资产不协调,各单位之间的固定资产配备水平不公、如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购置固定资产时,没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和监管制度,存在购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三)管理制度不健全,账实不符,造成国有资产潜在流失。
第一,单位固定资产不按财务规定核算。有总账,无明细账、无卡片账,管账与管物脱节,形成单位资产存量不实,账实不符,账卡不符。有的单位缺乏内部控制制度,资产领用、保管、台帐或记录不健全,无定期盘点制度或长期不进行盘点。第二,会计核算不规范。增加资产只作经费支出,不能及时、正确地账务处理,不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使其资产直接在帐外,失去控制。第三,接受捐赠的资产、抵账的资产,未及时办理入账手续,无法认定其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不能真实反映资产总量.
(四)重购轻管思想普遍,资产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主要靠财政款,各单位往往只从本部门需要出发,“两手向上,伸手要钱”,不怕摊子大,不怕东西多,很少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进行分析论证。而财政部门往往只注重经费的预算安排,对已形成的实物性资产如何做到集中管理、调剂余缺、物尽其用、资源共享等方面考虑得不多,无计划购置、重复购置的现象普遍,配置、布局不尽合理,许多固定资产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浪费现象严重。
(五)财务制度中关于固定资产的核算不能满足需要:
(未完,全文共4864字,当前显示134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