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新宝:我国垃圾沼气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2010年柑橘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
一、2009年柑橘产业特点和问题
2009年我国柑橘产业呈现整体平稳发展趋势,面积发展放缓,总产量稳步增长,价格整体回升等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品种结构不合理问题依然突出。尽管近几年加大了极早和极晚熟品种的推广力度,但多数新推品种尚未进入丰产期,导致生产中中晚熟品种比例偏高,成熟期过度集中,季节性销售压力较大。
各主产区缺素问题日益普遍,针对缺素症的施肥措施在部分产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实验证明新型砧木研究与利用依然是解决柑橘抗性和耐性的根本出路,因此,砧木品种研究亟待加强。
销售形式而言,由于受2008年的影响,今年温州蜜柑开园价格普遍偏低,后期逐步回升到2007年的水平;持续上升的脐橙价格为果农找回了柑橘种植的信心。这主要与今年脐橙整体产丰,果实外观较以前有明显改观以及今年春节在阳历2月中旬,延迟了柑橘消费高峰等因素有关。浙江、湖北等地椪柑由于受晚秋降雨和突然降温,相当一部分采收较晚的果实油斑病较严重直接影响到今年的产值与销售。
目前,柑橘新增栽培面积速度放缓,脱毒苗木比例增加。受2008年柑橘大食蝇事件的影响,部分橘农信心不足,导致果园投入减少,果实外观质量下降,少量果园失管,特别是黄龙病疫区,失管橘园促进了黄龙病的危害。延迟采收面积增加;密改稀和高接换种速度加快;农残问题普遍受到重视;基础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比例增加,果农和企业对采后分级、打蜡,单果包装以及保鲜处理等重视程度增加,但对采后处理还没有科学的认识,尤其是无损伤采收和销售前打蜡处理的认识不到位。安全保鲜剂开发及病害缺乏研究,柑橘加工及综合利用依然是以罐藏加工为主,对柑橘的加工特性、柑橘汁加工工艺技术、加工装备及皮渣利用缺乏系统的研究。
新成灾病虫害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大病大虫在产业化集聚后防控压力加大,人员流动和商品流通缺乏监管导致检疫性病虫防控难度加大,生产管理体制相对滞后导致次要病虫为害上升,非疫区和低度流行区建成以及加强联防联控势在必行。过去一些危害程度很低的害虫例如蓟马等有形成灾害的趋势,一些新的病害造成果实表面伤害,影响外观品质。
适用于山地橘园的机械与设施不多,特别是适合于体力欠佳的果农(妇女、老人等)使用的山地橘园省力化生产机械与设施更为缺乏。果农对柑橘生产机械化的必要性认识不断提高,在湖北宜昌和广东龙门等地,有果农自发研制简易的果园运输机械。政府从单纯补贴农机,转变为既补贴农机也对设施补贴进行尝试。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机械研究室研发的山地橘园运输机(单轨、双轨和链式索道)、喷雾和滴灌控制装置已在试验、示范,申请9项专利。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经费项目“山地橘园省力化栽培机械与相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已启动。
柑橘种植面积、产量保持稳步增长,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柑橘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果园标准化建设得到加强,果品品牌化经营受到重视,市场竞争激烈,大宗果品价格低迷。柑橘鲜果、罐头出口保持增长态势,但品种结构仍然不合理,宽皮橘比重过高。成熟期、上市期集中的现象未得到完全改变,病虫害状况较严重,低温冻害等自然灾害仍然影响产业发展,橘农承担风险较大。柑橘生产集约化、橘农组织化程度仍然不高,橘农劳动力老化、女性化趋势明显,橘农教育程度较低。
二、世界柑橘主产国的基本态势
(未完,全文共5852字,当前显示140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