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以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为出发点,对影响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07)02创新版-0045―0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在“二十字”方针中,生产发展是基础,生活宽裕是目标,乡风文明是内涵,村容整洁是表现,管理民主是标准。“二十字”方针的提出为新时期我国农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带来了新机遇。但由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存在,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因素依然很多,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更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一、“生产发展”的影响因素

从根本上讲,“生产发展”解决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保障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在贫困地区,影响“生产发展”的具体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资金投入不足。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先城后农”的发展模式,造成农村经济总量长期在低位运行,工业经济体系不发达,城镇化建设相对滞后。发达国家实践表明,人均gdp达800美元至1000美元,便开始由工业“反哺”农业。虽然就全国经济总量来说,我们已具备一定的“反哺”能力,但在贫困地区,人均gdp远低于800美元,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能力非常脆弱。同时,由于国家在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长期不足,农村基础设施相当落后,不但无法依靠外部促其发展,其“内生性”发展能力也相当弱。

(二)自然资源贫乏。由于我国贫困地区大多处于内陆边远山区或戈壁荒漠地段,自然资源相当匮乏。在边远山区,山陡地少,加上近些年来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土地更成为稀缺资源。在戈壁地段,水资源匮乏,加上农业基础设施差,农业受气候制约严重。

(三)技术水平落后。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没有技术的进步就不会有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由于历史传习下来的自然经济模式还占据经济主导地位,对技术的要求低,不但与国外水平相差甚远,即使是与我国技术总体水平相比也相当原始。技术水平落后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农产品附加值低、产量低,生产成本在产值中所占比例过大,农民增收空间受限,农村经济乏力。

(四)人员素质急待提高。劳动者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劳动生产率、市场竞争力。而在我国,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教育投入重城市轻农村,目前还尚有1.8亿文盲。据国家统计局1997年和2001年两次抽样调查,农村文盲或半文盲劳动者比重占总数的8.5%,小学文化程度的为33.9%,初中文化程度的为46.2%,高中文化程度的为10.19%,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为1.3%。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6.5年,只有小学水平。而这些数据在西部等贫困地区更令人寒心。由于这些贫困地区农民素质低,人力资本存量不足,阻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影响农民驾驭市场的能力,从而影响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


(未完,全文共4045字,当前显示123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