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之完善[精选5篇]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之完善

李华成

2012-2-710:11:15来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贵阳)2011年4期

内容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国家财富,非遗保护的核心即传承人保护。我国非遗传承人的传承环境艰难且正面临断层的危机,当前非遗保护中的传承人制度存在着认定机制不合理、扶持力度不够、资格取消不当等问题。新颁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关于传承人制度的第

29、30、31条也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上述问题,未来应在以下方面加以完善:合理确定传承人认定的数量和标准、完善多渠道的认定程序、加大对传承人扶持的广度和力度以及废止传承人资格取消制度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认定;支持;资格取消

作者简介。李华成(1980-),湖北老河口人,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长江大学政法学院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国际私法、文化产业与文化遗产保护法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33x(2011)04-0081-05

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人大常委会19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下简称“非遗法”)无疑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依附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心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的宝贵财富。对传承人的保护历来是非遗保护的核心,当前非遗传承人在传承中面临着许多困境,现行非遗传承人制度也存有诸多不合理之处,将于2011年6月1日起施行的非遗法是否能根本解决非遗保护中的传承人问题值得研究。

一、非遗传承人面临的现实困境

非遗保护在我国起步较晚,我国一直以来将非遗传承人的保护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建设制度的一个方面,非遗保护意识的淡薄以及制度的不完善导致非遗传承人在现实中面临着极大的困境。

首先,非遗传承人呈普遍断层趋势。我国非遗传承断层现象不仅表现在县、市、省级目录的代表性非遗中,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非遗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如中国首个入选世界级非遗的端午节,其属于民俗文化类非遗,但目前几乎很少有人能完整地知晓其内容及蕴含的意义。非遗传承人后继乏人既有非遗自身难以传承性的原因,也有客观的社会外部因素。传承人断层现象是各类非遗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国粹的曲艺、传统戏剧、音乐类目的非遗在现代流行音乐文化的冲击下,早已被青年人所遗弃,甚至部分老年传承人也逐渐将其遗忘;民间工艺类的非遗也因不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无法形成广阔市场而少有学徒;科技的进步也使得传统医药类非遗为西医及更为精密的医疗设备蚕食得几乎无生存空间。新一代的青年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对原有的生活方式持排斥、怀疑的态度,舍弃了传统的手工技艺,义无反顾地投进“现代”的怀抱,非遗保护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以江南民间文化传承人为例,其面临的现状:一是老艺人相继离世,民间传统技艺失传。对9项被列为嘉兴市第一批非遗保护名录项目的调查显示,到目前为止已有6名民间艺人去世。二是在世艺人老龄化,民间艺术后继无人。被调查的32名民间艺人中,除6名已经过世外,在世的26名艺人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有24人,占89%;80岁以上的6人,占22%;有12位民间艺人无传承人,其技艺濒临失传,占46%。[2]186


(未完,全文共7499字,当前显示138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