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市场调研

关于外来务工人员权利保障的调研报告

中国近三十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城市的建设,这其中少不了外来务工人员的贡献。当然,他们也希望能够分享城市发展带来的成果,拥有同本地居民相等的社会权利。但是,这似乎总是一个很遥远的梦。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批又一批的农民工涌向城市,他们没有文化,做着最低等的工作,工资低得可怜,甚至被拖欠。曾经温家宝总理为农民工讨工资的新闻成为街头巷尾称道的事情,农民工的问题终于被提上议程。如今,城市的外来人员越来越多,他们的权利是否得到保障。针对这一课题,我们暑期实践队专门到宁波鄞州区进行问卷调查和访问。主要围绕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受教育程度、对自己子女在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以及他们对目前生活的满意程度这些情况.鄞州区卖面桥村一个不足10平米的理发室里,没有招牌,只有两块大镜子、两个座位。理发师兼老板就是王丽(化名),她和丈夫、儿子就住在不足15平米的里屋。这里每个月的租金是230元钱。1990年春天,19岁的“川妹子”王丽跟着大批的打工者从老家广安农村出发,来到了宁波。起初是在饭馆端盘子洗碗、然后是售货员、发廊帮工,王丽做过的工作她自己也数不清,就像“政府要求办的证件”一样数不清,她说。“刚来时是要办暂住证、就业证、婚育或未婚证,有时忘带了,见到警察就要跑。”

王丽一度想嫁个宁波人,起码能把户口迁到宁波,但一直事与愿违。她并不知道,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合理流动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横亘在中国城乡之间的户口藩篱开始出现松动。从中央到地方先后出台政策,改变城乡二元制的现状,逐步降低“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户口间的待遇“落差”。

后来王丽认识了同来打工的一位老乡,结了婚。丈夫帮人在工地上干活,两人月工资加起来1000多元钱。“落户是要买房子的,我们买不起房子,也就不想了。”儿子出生后,又没法在这里读书,被送回老家上学。

以上是我们对一户普通外来务工人员的访问。同时,我们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外来务工人员多在20-40岁之间,也就是年轻劳动力。他们的学历普遍在初中以下,法律意识不是很强,不过现在签定劳动合同的比例比过去高多了,相信也是政府的努力,但是拖欠工资的遭遇还是时有发生。认为与本地人相比最不公平的事是子女上学问题,其次是社会保障,第三是收入。另外,让外来务工人员最寒心的是他们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常常被人直接称呼为“外来人”“打工仔”“打工妹”„„归结起来,以下三个方面需要详细分析:

一、暂住证与居住证问题


(未完,全文共3574字,当前显示105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