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机场建设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推动作用

旅游业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马璇苏晓光

【摘要】

:旅游业的产业特征与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有很多相溶之处,本文据此分析了旅游业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提出应发展旅游引导型城镇,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旅游业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正文快照】

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本质新型城镇化,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城镇化建设,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人居之所。

二、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关系旅游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资源消耗低、经济贡献率大、绿色特征显著、兼具经济性与文化性等特点,是国民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具有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旅游业的这些产业特性,与新型城镇化的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基本特征有很多契合之处。首先,二者在发展理念上趋同。旅游业一向被称为环保型产业,旅游活动本身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较小,甚至有时旅游业的发展反而更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旅游业的资源消耗低,绿色特征显著,这与新型城镇化的生态宜居、环境友好的

发展战略-试论旅游业发展对农村城镇化的驱动-论文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认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工业促进型。这类小城镇乡镇工业发达,基础设施较好,以工业小区的发展带动小城镇的发展,农民通过“离土不离乡”的途径实现城镇化,例如苏南、浙北地区;

(2)集市贸易促进型,这类小城镇的发展特点是以市兴城,属于传统商品的集散地、集市贸易区,有一定的基础设施,通过对基础设施的改善,拓展市贸范围,增大城市密度,进而发展成为以市场交通为主的区域性小商城,如浙江义乌等;

(3)旅游促进型,这类小城镇一般都是名胜古迹,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而形成小城镇,如黄山的西递、宏村等;

(4)交通促进型,这类小城镇一般处于交通枢纽等交通便利的地方,可利用流动人员较多,运输成本低下等条件,大力发展

二、三产业;

(5)城郊型,这类小城镇地处大中城市近郊,具有优越的地理优势,借助大中城市,发展服务型行业或大中城市扩散的工业,进而发展成为卫星城。

(6)工矿服务促进型,这类小城镇或农村大多处在大中型工矿企业附近,通过建立为工矿企业服务的第三产业,完善自身的基础设施,成为为工矿企业服务型的小城镇,如淮南、淮北地区的矿区等。

从理论上看,旅游业对城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未完,全文共4647字,当前显示136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